浅析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

我在学习和演奏处理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也分析研究了很多相关的文字及音响资料,这其中既包括了刘天华先生的论著。


Abstract: Mr. Liu Tianhua is our national musician, founder of the cause of modern erhu, creation of 10 pieces of music for the erhu and 47 of the first practical erhu etudes is of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rhu. Among them, the < disease in Yin > is Mr. Liu Tianhua first to complete the first erhu works. It is in Liu Tianhua was life factors blow creation out, anguish, sorrow i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main line, in play,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for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essential.

浅析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

摘  要:刘天华先生是我国民族音乐家,近代二胡事业的奠基人,创作的10首二胡曲和47首实用性的二胡练习曲在近代二胡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里程碑意义。其中,《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首次完成的第一部二胡作品。此曲是在刘天华遭到人生多因素重击的情形下创作而出,苦闷、忧愁是该曲情感表现的主要线条,在演奏中,运用各种技巧进行上述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关键词:《病中吟》; 演奏技法; 内在张力; 情感表现

目 录

摘  要 1

一、《病中吟》乐段简析 1

二、《病中吟》演奏技巧简析 2

(一)揉弦技巧的应用 2

1.揉弦与不揉弦的应用 3

2.揉弦音量的把握 3

3.滚揉与压揉的应用 3

(二)换把技巧的应用 4

1.同指换把和异指换把技巧的应用 4

2.快速换把的应用 4

(三)装饰音的应用 5

1.“绰”和“注”的应用 5

2.颤音的应用 5

三、呼吸与乐曲情感表现的结合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十四岁的时候,参加学校军乐队,第一次接触西洋管乐器。两年后辛亥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12年,仅有17岁的刘天华考入上海开明剧社,开始系统学习西方铜管乐器的演奏,并对西方管乐器产生了浓厚兴趣;两年后开明剧社解散,刘天华回老家常州任中学音乐教师,但是仅任教半年后工作就被人顶替,在家待业。1915年初,刘天华的父亲病故。此时年仅二十岁的刘天华在遭受失业、丧父、贫困等因素的多重打击下;刘天华先生感到处境十分艰难,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心中极其悲痛的情况下,《病中吟》的旋律突然迸发出来,把当压抑很久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困境和绝望的痛苦,都化为旋律全部倾注在了乐曲之中。

一、《病中吟》乐段简析

乐曲是刘天华先生采用三段式加尾声的结构形式创作而成。

【一】        【二】          【三】         【尾声】

(1—32小节) (33—48小节) (49—56小节) (57—64小节)

 第一乐段,从1到32小节,旋律从宫音上缓缓演奏出来,尤如一位文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旋律悲而不伤,低沉哀怨的音调在沉重平、缓的运弓中慢慢流出;强音高而不燥,多次出现的附点音符,犹如悲声痛绝的哭泣而又不失做人的骨气。小七度上行大跳音程及随后出现六度的大跳,好像使人一下子掉入到谷底一样,这一切的表现都真实的表露了刘天华先生心中的沉闷和积郁。

 第二乐段,从33到48小节,旋律在节奏上铿锵有力,速度略快且节奏型统一,表现出刘天华先生从苦闷的压迫下最终解脱出来的强烈心声。用音乐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黑暗的现实,一刻也没有使坚韧刚强的刘天华先生屈服。反而,刘天华先生面对多重因素下困境时,他奋力反抗和极力挣扎。在音乐上巧妙的利用短小的乐汇,精细的采用同音反复地音乐表现手法不断发展变化,提炼精华素材,真正凝练成适合二胡表达的节奏型和音乐语言。用铿锵有力连续十六分音符,并且多次巧妙运用短休止符,使得旋律节奏刚韧有力;表现刘天华先生从苦闷中解脱出来,并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