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语言生活

2024-08-19 17 0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普通话对方言的冲击亦不可避免。农民工作为方言社团进入城市中去的时候,需要更多是改变自身的语言现状。

生命能够承受之痛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与余华《活着》的比较

2024-08-17 21 0
《一个人的遭遇》与《活着》感动激励着一代人,探讨了人存在于世的责任和意义,无论是索科洛夫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还是福贵的善良人让,平静超然。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2024-08-17 21 0
张爱玲笔下的那些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为我们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从社会,时代的高度去挖掘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

三门峡市明山村春节习俗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2024-08-17 29 0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各要素的精华所在。文化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俗随时移,因时而变,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赋予其新的意义,增强民众对春节习俗文化的认同感。

唐韩愈诗歌革新得失论

2024-08-17 21 0
韩愈诗歌的革新,在唐代诗坛的影响极广,一直延续到宋代。韩愈诗歌的以文为诗是宋代诗歌以议论为诗的源泉,江西诗派也以韩诗为标榜。

电影《活着》中的人生观分析

2024-08-17 36 0
通过分析电影《活着》中主要人物的不同的人生观,再通过与小说所表达的人生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电影《活着》中的人生观充满着丰富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2024-08-17 36 0
丁玲笔下的女性由家庭走向革命的莎菲和梦珂都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她们都宣扬个性的解放,是生活的弱者,但结局却不尽相同。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024-08-17 33 0
李白的诗歌说是一种文学,但更像一个时代。屈原利用浪漫主义风格更多抒发的是自己政治上的失败和痛苦,而李白利用浪漫主义风格将其扩展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解读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

2024-08-17 15 0
《活着》为我们塑造了濒临绝望的生存状态,不断挑战着人们生存动力的底线。他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五代词声韵艺术探讨

2024-08-14 38 0
通过对晚唐五代词的词风形成、代表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五代词的风格特色以及声韵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在经过对五代词代表作品的声韵运用上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