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高山流水》弹奏分析及情感表现(2)

浙江版本的《高山流水》是60年代王巽之传谱,项斯华整理并演奏的。1963年王巽之与他的学生对乐曲的指法技巧进行了扩充,在乐曲的引子部分采用十六度


浙江版本的《高山流水》是60年代王巽之传谱,项斯华整理并演奏的。1963年王巽之与他的学生对乐曲的指法技巧进行了扩充,在乐曲的引子部分采用十六度的双八度大搓,又以打弦的方式在低八度的声区加入上方三度的音,来模拟古琴的古朴浑厚的音响效果,同时,又在原来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弹奏技巧和艺术处理,指法安排上既提高了左右手的配合度,又简洁统一,使演奏者便于弹奏和记谱。音乐上则更加的生动流畅、形象鲜明。而本文也将以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为研究和弹奏经验,对其弹奏技巧的以及所想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3]

王巽之(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人士。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他于1921年开始跟随杭州丝竹乐能手蒋荫椿学习古筝,由于他勤奋好学、谦虚刻苦,使其不论在古筝独奏或在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当突出,成为杭州国乐界的姣姣者。1925年,王巽之活跃于上海国乐界,组织创办了《宵兆国乐团》、《光华国乐会》等音乐团体,并于1956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古筝专业老师。

二、古筝曲《高山流水》弹奏技巧分析

古筝曲《高山流水》共分为5个段落,全曲调式多变,运用了传统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徵调式以及商调式。节拍为2/4拍,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为基本节奏型。(详见图1)

段落 小节数 起止小节 速度

引子段 18 1—18 慢板

高山段 18 19—36 柔板

起承段 31 37—67 柔板

流水段 70 68—137 柔板-快板

再现段 9 138—146 广板

图1曲式结构图

(一)引子段

作品的引子部分,在开头的1—4小节,采用的是大搓为主,连托以及摇指等装饰性的指法为辅的演奏技巧安排。在每个小节的开头都采用了双八度大搓的同度按弦,以及低音区的双托打弦和协调配合左手的颤弦、揉弦等技法来描绘高山的巍峨雄姿和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