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驱动控制方案设计与matlab仿真(2)

6.1.2 Matlab特点和优势16 6.1.3 Simulink简介18 6.1.4 Matlab Gui简介20 6.2 各模块主要功能及介绍21 6.3 仿真结果24 6.4 用户界面设计向导26 6.5 完成的界面设计27 7 结论


6.1.2 Matlab特点和优势 16

6.1.3 Simulink简介 18

6.1.4 Matlab Gui简介 20

6.2 各模块主要功能及介绍 21

6.3 仿真结果 24

6.4 用户界面设计向导 26

6.5 完成的界面设计 27

7 结论 28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0

1 绪论

1.1 电力机车的历史与前景

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因为电力机车所需电能是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给,所以电力机车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电力机车起动加速快,爬坡能力强,工作不受严寒的影响,运行时没有煤烟,所以在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区线路上更能发挥优越性。此外,电力旅客列车,可为客车空气调节和电热取暖提供便利条件。电力机车由于电气化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所以应用不如柴油机车和蒸汽机车广泛。1835年荷兰的斯特拉廷和贝克尔两人就试着制以电池供电的二轴小型铁路车辆。1842年苏格兰人R.戴维 森首先造出一台用40组电池供电的重 5吨的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由于电动机很原始,机车只能勉强工作。1879年德国人 W.von西门子驾驶一辆他设计的小型电力机车,拖着乘坐18人的三辆车,在柏林夏季展览会上表演。机车电源由外部150伏直流发电机供应,通过两轨道中间绝缘的第三轨向机车输电。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实验。电力机车用于营业是从地下铁道开始的。1890年英国伦敦首先用电力机车在 5.6公里长的一段地下铁道上牵引车辆。干线电力机车在1895年应用于美国的巴尔的摩铁路隧道区段,采用675伏直流电,自重97吨,功率1070千瓦。19世纪末,德国对交流电力机车进行了试验,1903年德国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2公里的高速纪录。中国于1914年在抚顺煤矿使用1500伏直流电力机车。干线铁路电力机车采用单相交流 25000伏50赫电流制。1958年制成第一台以引燃管整流的“韶山”型电力机车。1968年改用硅整流器成功,称“韶山1”型,持续功率为3780千瓦。 近年来干线电力机车向大功率、高速、耐用方面发展,客运电力机车速度已从每小时16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并向250公里迈进。各国制造的电力机车电压制较复杂,不便于国际间铁路联运过轨。近年来国际上已定出几种电力机车用标准电压。直流电压为600伏(非优先选用)、750伏、1500伏和3000伏。单相交流电压6250伏(非优先选用)、工频50或60赫,电压15000伏、工频50赫,电压25000伏、工频50或60赫等几种。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上,通过对国内外摇奖游戏机现状的分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及查阅资料,分析C语言编程,选择元器件,实际动手安装,调试等过程,了解和掌握单片机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和运用C语言编程与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火车机车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对火车机车驱动控系统认识的更加深刻,并运用各种软件对其进行系统结构参数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对其进行仿真使得其被研究之后更加的先进和可优化。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巩固专业知识了解其结构参数;数学模型以及整个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基本工作原理,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仿真,使通过我们研究的火车机车驱动控制系统跟趋于完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