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上海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匹配因素,并对政府,高校,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
题目:上海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匹配因素分析
一、 课题的目的与要求:
课题的目的:
高等教育现在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模式, 向着普及化, 大众化迈进, 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大学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就业率一直维持在一定水平, 对大学生就业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些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 而被迫另谋生路。近年来, 大学生开出租车, 大学生街边卖肉, 大学生回家种地……这样的例子已经司空见惯。虽然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 但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 使得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差距很大。这在很大层次上可能导致人们选择放弃高等教育, 使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发展受到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上海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匹配因素,并对政府,高校,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 设计的技术要求与参数(或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研究总体态势
(二)文献资料
(三)问卷调查数据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因素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匹配的政策建议
三、 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具体工作:
1.开题报告;
2.提交一、二、三稿论文;
3.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与分析;
4.毕业论文指导记录;
5.毕业论文进程日记;
6.论文电子文档资料。
四、查阅文献要求及主要的参考文献:
查阅中外文献应在 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五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廉.商务英语专业与就业匹配性对工资和工作幸福度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7):15-18.
[2] 王子成,杨伟国.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J].教育与经济,2014(03):44-52+57.
[3] 卢宁.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学生就业匹配资源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7(18):12+17.
[4] 周丽萍,马莉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匹配与工资起薪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04):82-88..
[5] 王燕梅.对体育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吻合性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05):50-51.
[6] 田琼.中国新型剩余劳动力现状研究——关于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的问题[J].金融经济,2017(08):159-160.
[7] 代懋,王子成.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质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03):42-48.
[8] 孙倩.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供给、需求、匹配政策的调适[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0):48-51.
[9] 李连成,唐小祥.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情结的弱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3):45-49.
[10] Richard B Freeman. The Over-educated American [M].Academic Press, 1976.
[11] European Commission. New Skills for New Job: Anticipating and Matching Labour Market and Skill Needs[R].Luxembourg, 2008.
[12] Jaison R. Abel,Richard Deitz.Agglomeration and job matching among collegegraduate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5(5):14-24.[13]
五、进度安排:(设计或论文各阶段的要求,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7年11月上旬—12月上旬):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上传课题,与老师探讨课题的大致研究方向及内容;
第二阶段(2017年12月中下旬):根据所选课题进行文献的收集和分析,对自己论文的整体框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拟订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阶段(2018年1月):设计并完善相关调查问卷,完成问卷的发放与后续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