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先生一生共创作了260首音乐作品,类型多样,这些创作背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是贺绿汀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用作品来去表达的一种方式。他还为
贺绿汀先生一生共创作了260首音乐作品,类型多样,这些创作背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是贺绿汀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用作品来去表达的一种方式。他还为左翼进步影片《马路天使》、《船家女》和《十字街头》等写音乐,在战争时代,贺绿汀创作了战争曲目,极大的激起爱国人士的心情,代表作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这些作品深入民心并激起了人民的决心和胆量。另外,贺绿汀创作了《牧童短笛》、《摇篮曲》、《怀念》、《晚会》、《小曲》五首钢琴作品,将西方的理论写作和中国的民族风格融合在一起,这些成熟作品很具有中国民族风格。
贺绿汀先生将毕生精力投入于音乐创作中,在国家危难之际,他献身于救国救民之中,在国家发展之际,他又献身于传授音乐理论之中,创作了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音乐歌曲,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不愧被称之为人民艺术家。 由此可以看出贺绿汀他本人对待专业的认真度、出色的作曲水平和优秀的专业素养以及为中国音乐艺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极大的、不可磨灭的。
二、 贺绿汀先生钢琴作品创作特征
贺绿汀先生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这与贺绿汀先生独特的钢琴作品创作特征息息相关,在今天来看,贺绿汀先生的作品一样具有艺术价值,并在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界有着重要地位。贺绿汀先生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技法放在一起,呈现出既有中国民族风格,又有欧洲色彩的钢琴作品。故而,本章将代表谱例的片段来剖析,随之解析贺绿汀先生钢琴作品创作特征的主要方面。
(一)旋律来自民间音调,富有生活气息。
谢天吉曾评价贺绿汀,“他创作的旋律建筑于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美学内涵,天然地反映了民间音乐的’遗传基因’,特别是蕴含着中国农民音乐的旋律气质特征”[1]。这使他的创作有着深厚的民间风味,离不开传统音乐的元素。 贺绿汀先生也说过“旋律是音乐的灵魂”[2]。旋律是决定民族音乐风格的主要点,在旋律写作方面,贺绿汀以传统音乐调式为基础,他所创作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旋律大都采取了传统民间音乐,旋律的对比较为突出。贺绿汀先生《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这两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中西结合,突出强调中国风味。初次聆听钢琴作品,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这就是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带给大家具有民间艺术音乐独有的魅力,犹如有缘人初次相见,却像许久不见的老友一样开心交谈。
(1)在旋律写作方面运用了传统民族音乐独有的“句句双”的创作手法。(“句句双”是指在写作手法中重复乐句的一种,一般在民间乐曲中表现欢快的气氛)。《牧童短笛》这部作品恰到好处的应用了这一创作手法,在乐曲的开始高音旋律与低音旋律以对答的方式交织进行、互相交映,节奏时急促,时缓慢,犹如流水般缓缓流淌入人们的心中,从中使人们体会到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着竹笛的惬意场景,就像一幅写实景描绘在人们心中。此处运用“句句双”的创作手法,为了使作品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