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和最重要的滚揉。在这几种揉弦的技巧中,不仅只是二胡的揉弦技巧,有的还借鉴了山东坠琴中的滑揉演奏法,可以让这首曲子带有原曲特色的地方色彩
揉和最重要的滚揉。在这几种揉弦的技巧中,不仅只是二胡的揉弦技巧,有的还借鉴了山东坠琴中的滑揉演奏法,可以让这首曲子带有原曲特色的地方色彩。二胡本身就有很多揉弦技巧又加上新的揉弦技巧,使这首曲子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我们在欣赏这首曲子时能够细细的品味,我们还能体会到山东人的那种不善言表、及其深沉的情感和对朋友、亲人的无限关爱和挂念的那种情怀。
(二)结构分析
1、题目的由来
《一枝花》是宋元曲牌,但是任同祥先生的唢呐曲《一枝花》的音乐调性与宋元曲牌没有任何联系,只是这首唢呐曲借用了《一枝花》这个宋元曲牌做为该曲的题目,他们之间只是借用题目的关系并不一样。张式业先生又在这首名曲的基础上,对比唢呐和二胡的不同特点,对唢呐曲进行改编,最后改编成了现在被大众所熟知的二胡曲。值得一提的是张式业先生在改编为二胡曲时不是照搬,而是借鉴了原唢呐曲的曲调和旋律,同时还结合了二胡的演奏特点。在改编完成的初期,张式业先生曾综合考虑,由于这首乐曲出现在电视剧《武松》的主题音乐中,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被改编的二胡曲叫做《壮别》,但是后来因为诸多个人和社会的因素,又不得不恢复为原唢呐的名字。
二、《一枝花》音乐特点和分析
(一)引子的音乐特点
由于这首乐曲是由唢呐曲改编过来的,所以它保存了唢呐的少许特色。乐曲开头有5个乐句,全部都是散板,所以引子的旋律很抒情,并且还有顿挫有序的感觉。而原唢呐曲的引子虽然旋律悠长但是力度不够。所以在改编引子时,老师做了很大的处理和修改,让旋律有电视剧背景的悲壮之情,所以在演奏引子的时候一定要让滑音和滑揉变的干练且凝重,右手在持弓子时要有力度,表现出悲壮的情绪。
(二)慢板的音乐特点
在民间,一些艺人所说的“正曲”就是现在的慢板中的前12小节,这12小节也是该曲的主题乐段。其中的一些乐调都是在山东民间的曲牌《十样景》中取材。慢板一般都表现为缓慢而从容,并且还富有歌唱性,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在演奏时要使用滑音、滚揉、压揉、垫指等技巧,使整个乐曲如泣如诉、温婉动人,时而宽阔有力,时而略带哭腔的效果。当演奏者演奏时可以一边想象电视剧《武松》的情节,一边演奏该曲,因为这样可以使曲子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快板的音乐特点
《一枝花》的快板部分一共有145个小节(含重复),该乐段选用了《小桃红》的乐调,使曲子具有即兴的感觉。这种技巧被山东的本地艺人称为“穗子”,(其实“穗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彩乐章)它是鲁西南鼓吹乐的重要部分。
“穗子”是在曲调的进行中围绕着主音,然后对比自由的蔓延和转变所组成的乐节,在加穗时需要停顿、反复等各类曲调的表现手法。当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通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即兴性,这就可以使演奏者的创作显示出来,同时也能充分的体现出演奏技巧的能力。
但是在《一枝花》的“穗子”中,它却是《小桃红》的“衍生物”。通过对《小桃红》乐段的处理,使乐曲在情绪上紧促而紧张,这一段也是该曲的高潮,在演奏快板时,要演奏出地方色彩,可以模仿原唢呐曲的风格。
快板中有三种不同的情感表达,它是由速度来控制的,速度是慢慢的变快,力度是慢慢的变强,让乐曲越来越热情和激烈。从整个快板部分来看,这三个层次既有刚毅爽直的表现特征,又有愤怒悲壮的气势,同时又表现的连贯流畅,不但张弛有度还表现出情感分明的特点,既洒脱又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