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以另类的“底层写作”的视角来解读鲁敏都市小说的特色。比较合理与完整的内容应该包括按照“底层文学”的定义选出鲁敏书写底层的都市小说。
一、论文题目
另类的“底层写作”
——解读鲁敏城市小说的一种视角
二、课题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以另类的“底层写作”的视角来解读鲁敏都市小说的特色。比较合理与完整的内容应该包括按照“底层文学”的定义选出鲁敏书写底层的都市小说,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这些都市小说进行主题内蕴、人物形象、叙事手法、语言和视角等多方面的分析,挖掘其中不同于底层写作共有特性之外的艺术特质,体会“另类”的深刻意涵。切入点是鲁敏都市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暗疾”和“温情”两大主题以及结合鲁敏作为70后小说家所具有的传统与先锋的代际特色。这一选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较强的研究价值,因为尽管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曾涉及这一话题,但目前还没有人综合、集中地探讨鲁敏都市小说“底层叙事”中独特的艺术特质,并深入研究这些艺术特质和鲁敏文学伦理观的重要联系。
论文可运用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研究思维,从几个互有逻辑关联的方面进行阐析。首先应对鲁敏所有书写底层的都市小说按照篇幅进行分类,可分成前期中短篇小说和后期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这个分类的依据不仅基于创作时间前后之别,篇幅容量的短长之别,还应基于对鲁敏小说技巧手法成熟度以及对底层人群理解度的精准辨析;其次可分别对这两块都市小说进行深入分析,从“暗疾”、“温情”、叙事特色和不足之处几个层面出发对前期都市小说进行具体解读,并阐述这些“底层写作”中另类的艺术特质;从“残缺”和“底层”入手,结合作者的叙事策略、语言特色和独特意象,通过细读文本《六人晚餐》来进一步探索底层写作中“诗意”和“温暖”的可能性,这部分的内容及论述应当是论文的主体,需花大力挖掘;最后可透过这些另类的审美特质,结合鲁敏的创作谈来探讨鲁敏的文学伦理观,并理性思考底层写作中频繁出现“苦难焦虑症”的原因。
本论文的写作属于作家作品类的研究,故研究活动应立足于作者的文本,对之进行个性化解读。在论及不同层面的伦理观时,尤其应注意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与交错,论述的过程应体现较为清晰的层次感。写作前应充分涉阅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已有的研究平台,以免不符实际的论述或者论述过于肤浅,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论文的框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根据理解的深入不断改进、充实文章。论文写作要严格按时间进度进行,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论文格式规范,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三、进度安排计划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6年10月 经与导师商讨,确定论文题目
2 2016年11月 在《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下收集资料
3 2016年12月 整理分析资料
4 2017年1月 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5 2017年2月 完成论文初稿
6 2017年3月 根据指导老师意见第一次修改论文
7 2017年4月 根据指导老师意见第二次修改论文
8 2017年4月底 完成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四、推荐参考文献(一般应包括中文和外文两种,通常推荐5篇左右,其中含外文文献至少2篇)
[1]刘成才.鲁敏、“70”后写作与新世纪江苏文学十年.扬子江评论,2013(5)
[2]晓华汪政.鲁敏论——兼说70年代作家群.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3)
[3]洪治纲.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群.文学评论,2011(4)
[4]王彬彬.鲁敏小说轮[J].文学评论,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