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并进行多次修改,以保证问卷内容和结构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并进行多次修改,以保证问卷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对随机抽取的司马村村民进行问卷发放共150份,回收148份,回收率98.7%,其中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7%,具体情况如表1。
表1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发放份数 回收份数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率(%)
司马村村民 150 148 145 98.7 96.7
总计 150 148 145 98.5 95.0
1.2.3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对梅花拳第十九代传人杨彦明,梅花拳拳师雷怀玉(清丰县,雷家村村民),十四世拳师刘付林,十五世拳师刘长奇、刘新斌,十六世拳师刘现峰(刘付林、刘长奇、刘新斌都是司马村村民)进行访谈调查,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1.2.4数理统计法
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后,采用计算平均数和百分比等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数理学统计,为揭示影响司马村梅花拳传承和发展的因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结果与分析
司马村梅花拳目前已经传至19世,目前虽名下人员众多,但是真正习练梅花拳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梅花拳的大部分套路和器械套路都已经濒临失传。中间因文化大的影响,梅花拳被迫停止传播,1983年冬季,县体委批准司马为武术辅导站。梅花拳第十三世全师刘存瑞同本村村民张安营、刘刚等人,在本村举办武术训练班,不断请雷家名师前来指教,名下徒弟有60多名。后因梅花拳拳师刘存瑞去世,其徒弟们因生活所迫,选择外出打工,外出学习等原因停止梅花拳练习。直至2005年梅花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弟子到司马村寻找梅花拳拳师和梅花拳技艺,此时梅花拳在司马村才又兴起。目前司马村梅花拳主要是由,十四世弟子刘付林,十五世弟子刘长奇、刘新斌和十六辈弟子刘现峰等人进行梅花拳传授和教学。
2.1司马村梅花拳练习者的基本情况
2.1.1司马村梅花拳练习者的职业
从表2可以看出,司马村梅花拳的习练者中对习练者的职业进行调查中显示,其中农民占68.7%(这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在年轻时选择辍学,在家务农,因为生活所迫,会中断习练梅花拳,直到人道中年,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压力不太大时,会重拾梅花拳),学生占12%(这一部分人,会因为升学,或者工作、结婚等原因会停止训练),其他这一选项中包括,(公务员、教师、家庭主妇等)所占比例不是很多,这一部分人大都是退休赋闲在家,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由于年龄,身体条件等原因,习练梅花拳大都不能习其精髓,只能求神似。从这一表中可以得出,司马村梅花拳习练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是影响梅花拳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