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第三度创作(2)

第二章 第三度创作--剪辑 一般影片的制作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而每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每一个步骤里又都分了很多很多的细节流程,比如前期准


第二章  第三度创作--剪辑

   一般影片的制作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而每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每一个步骤里又都分了很多很多的细节流程,比如前期准备包括有一个拍摄的脚本、对拍摄场地进行考察、对需要拍摄的对象及所有的参与者进行沟通让其了解自己想呈现的内容等等;那么中期拍摄就包括影片画面的构图、场景景别的运用、镜头的运用、光线的运用及机位的运用等等;最后后期制作有画面声音的剪辑、场面转换的技巧、影片的颜色矫正等等。在这次影片制作的过程中,我主要担任的工作是负责剪辑,将拍摄到的素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有机整理、加工、合成的过程,最后表达我们想要表现的东西。当我们对影片进行剪辑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到导演的意图和影片的风格,遇到问题都要以影片内容为主,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是否正确,如没有意义,我们就应该不用,学会取舍,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剪辑工作的顺利完成。

剪辑是后期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影片制作中的第三度创作的角色,根据剧本的内容、导演想表现的意图来进行蒙太奇 式的剪辑,将主体动作进行分解再组合,对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也进行再创作来完成对影片的创作。剪辑艺术中包括了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虽然剪辑没有固定的模式,将声画自然巧妙的结合,遵循剪辑的基本原则,在这基础之上发挥创造性和独特性。相反没有了剪辑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片子,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往往剪辑的好坏也决定了影片质量的好坏。

第三章  剪辑中的画面剪辑

剪辑的成功一般在于画面剪辑,它是用镜头语言、画面来讲述故事的。画面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画面的连续流畅也是我们剪辑创作的目的,反之不连续的画面就不能对观众正确内容的表达,会让观众产生跳戏,影片的整个结构也会很乱。所以正确的画面剪辑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又包括了动作剪辑、情绪剪辑和节奏剪辑三个部分。

动作的剪辑应该要保持连贯性、流畅性,能一气呵成,不能让人感觉到有打结或者是跳跃的感觉出现,这样就会让观众出戏。一个动作的完成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来完成。比如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小丝拉着行李走在路上,就可以从正面、背面、特写脸上的表情、全景表现整个的状态来表现。而在这些前后两个镜头剪辑时,镜头的景别变化要明显,但又不能相差的太大,要懂得循序渐进。同景别的两个镜头不能相接在一起,若把两个相同景别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的话同样会导致主体不连贯,就会出现“跳”的感觉。两个镜头剪辑时,要保证前后主体在空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比如影片中,前一个镜头是小丝走在路上的脚步特写,后一个镜头是她走在路上的全景镜头,这两个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就要保证前一个镜头中女生脚步的环境和和后一个全景镜头的环境相一致,位置处于大概相似的地方,不能变化太大,这样才能保持相对统一与协调。同时剪辑的过程中也要符合视线的统一,要注意人物视线的一致性或人物视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说,两个人在对话的场景。前一个镜头是他看着你的,后一个镜头是你看着他的,视线要相对应,又比如说再拍一个人在看风景的镜头,他是从左向右看的,那后一个镜头接对应的主观镜头时也要是从左向右看。当然组接镜头之间也要注意保持影调和色彩的统一。不能反差太大,从而导致画面很乱,也会出现“跳”的感觉。而在动作镜头的组接上也要遵循其原则,“动接动,静接静”,而这又演化出了“静接静”、“静接动”、“动接静”、“动接动”4种基本的镜头组接。实施“动接动”“静接静”的剪辑原则,目的就是要让视线运动镜头剪辑的流畅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