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认为肖邦的这首叙事曲,是他在看了密茨凯维支的爱国叙事诗集之后,受到诗集内容深刻影响下所创作出的作品。因为这本叙事诗集里所写的东西
曾经有人认为肖邦的这首叙事曲,是他在看了密茨凯维支的爱国叙事诗集之后,受到诗集内容深刻影响下所创作出的作品。因为这本叙事诗集里所写的东西都深深的包含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精神同时也打动了肖邦的这颗爱国之心,所以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样而促使肖邦有了以叙事体裁为主的乐曲创作。
二、《g 小调第一叙事曲》内涵分析
(一)文学性
文学性和艺术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浪漫主义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又相互借鉴。在这首叙事曲中可以分析出,肖邦是如何将文学性的东西,融合到音乐作品当中来创作。由普通含义看来,文学与音乐这两方拥有不一样的特质,文学是由文字表达,音乐则是由音响表达,但是它们的共同性却都是由自身的方法去表现人类感触最深、感情细致、情绪丰富、美好事物的情感。因此不管是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还是创作音乐的时候作者都是有思想的将故事发展的进行完美的处理的,并且将它们相互联系,也因为这样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或者是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定的民族性、叙事性包括也会带有一定的戏剧性结构。因此也可以说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肖邦的作品中必然会带有一定的文学性质。
“钢琴诗人”是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称誉。在肖邦所创作的音乐中,都可以发现他的乐曲中都含有一定的文学性质在他的音乐中肆意游走。“就像伟大的诗人海涅曾经说过的,肖邦不但是一个有着高超演奏水平的钢琴家,同时还是一位满腹才华的诗人。”[2]肖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密茨凯维支的以爱国为主题叙事诗之后,受到诗中的故事的影响灵感突起,于是便创作了《g小调第一叙事曲》。其实密茨凯维支与肖邦在很多方面都特别相似,一是他俩都是逃离祖国而生活在法国巴黎;而是他俩都是波兰人又同时都是爱国人士。但是他俩在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时,唯一的不同点就是肖邦在用音乐抒次肖邦在和舒曼见面谈话时,舒曼问他为何要创作这样的作品,肖邦说是因为受到了密茨凯维支的影响才会创作出这个作品。对于肖邦来说这部作品也是他逃亡到祖国之外地方生活的一种内心感受,因为此时的他是悲伤的、是愤怒的,所以也就写出来这首给人宏伟壮观又不乏悲伤的伟大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
在赵晓生老师所编写的《钢琴演奏之道》中也有说到,“肖邦的这首叙事曲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文学性内容。虽然在音乐标题中看不出来,但是这里面却是有一定特指性文学内容。”[3]就比如说从音乐的一开始就是与音乐的内容还有标题是相互联系的,它的特指性非常明显、准确,特别是引子过后的右手旋律的出现像是一位游吟诗人在用六弦琴讲述音乐中的意义,到了再现部分开始呈现出带有爱情色彩的旋律,最后在肖邦作品中必然会出现的悲情性在这终于出现,同时暗示了它与文学性的一些必要联系。所以在这里也可以说这首乐曲一开始是没有标题的音乐,只是后人将它标题化了。
(二)悲情性
肖邦的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色彩是十分细腻丰富的。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中可以发现,在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基本上都会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而在这时肖邦的精神世界里估计“悲伤”二字在他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才会将那么浓厚的悲伤、无休止的痛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融入在他的作品中。下面将从两个方面简述一下影响肖邦在创作中运用到悲情性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
肖邦出生在波兰最混乱最颠沛流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的童年并不愉快,他可以说是看着祖国一次次遭受侵略,一次次遭受分裂的。直到他离开波兰时传来的也是祖国的噩耗,对于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来说那是无比痛心的。在肖邦中学毕业的时候也正是波兰名族运动最混乱的时候,在祖国有难的时候,肖邦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国家,就在这时老师告诉肖邦他可以用自己的音乐去感染受苦中的人民,去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肖邦习惯性的会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谱写在作品中。不过尽管这样波兰解放运动还是不停地在失败中度过,这样的打击对于肖邦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也可以说肖邦的音乐作品中之所会出现悲情性因素原因最大的是受到祖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