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的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2)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推进阶段 根据国内外公认的划分城镇化进程的方法,城镇化率以30%和70%为临界点,将城镇化进程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推进阶段

根据国内外公认的划分城镇化进程的方法,城镇化率以30%和70%为临界点,将城镇化进程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城镇化初期阶段在30%之前,中期阶段介于30%到70%之间,后期成熟阶段是在城镇化率为70%之后。经表一数据显示表明,从我国1978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化得到迅猛的发展。1978年至1996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2%上升至30.48%,首次突破30%,城镇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1997年至2011年,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率由31.91%上升至51.27%,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首次超50%。截止到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7.35%。根据公认的划分方法来看,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是在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二)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差距扩大

我国城镇化水平总有一些差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结构之间的重要转型,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区域的城镇化发展依然缓慢落后于东部地区。

图1 2007年—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 注:数据由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图2 2007年—2015年各省市城镇化率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呈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各个地区的城镇化都在快速发展,但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幅度的落后于东部地区。从具体省市城镇化发展程度来看,除四大直辖市外,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68.71%,西藏城镇化水平最低,只有27.74%,两者相差近40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由于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程度等方面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使得东西部城镇化发展差距明显,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城乡二元制度、户籍制度等政策逐渐放宽,加上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乡人口流动变得愈加频繁,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人户分离人口达2.94亿,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人口流动呈稳步增长趋势,而且从表5主要城市人口流动数可以看出京津翼、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集聚地,这些主要城市吸纳了全国45%以上的流动人口,扩大了城市的规模,提升了人口集聚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对中国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的重新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