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对策(2)

2.隐蔽性 所谓隐蔽性,代表的是信贷业务的风险是较为隐蔽的,并且通常会被其他内容所掩盖。由于银行在从事信贷业务的进程中不确定性是较强的,那么


2.隐蔽性

所谓隐蔽性,代表的是信贷业务的风险是较为隐蔽的,并且通常会被其他内容所掩盖。由于银行在从事信贷业务的进程中不确定性是较强的,那么很容易在出现风险时被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有企业的资信评级较为良好,但是由于社会风险与自然风险而导致偿债能力的丧失情况。

3.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信贷风险是可控的,即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产生的危害性是较大的,但是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对自身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制定出相应的机制与对策。

4.扩散性

当银行由于信贷风险引发资产损失的情况下,不但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国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二、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种类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剖析后,则需要对信贷业务风险的种类进行研究,当前风险较大的有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2]。

(一)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是较为常见的,与法律法规因素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商业银行在执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具体的流程为: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前,需要对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与信息进行审核。[3]在审核的过程中,有贷款需求的企业需要将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提交到商业银行,同时信贷人员还需要对借款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调出,然后仅是核实。在决定将资金放贷给企业时,双方需要按照规定来对贷款合同进行签约,并需要相关人员来进行担保。当资金发放给贷款企业后,还需要加强对借款企业的监控,当出现异常时应该立即终止合同。通常来说,这种发放贷款的操作流程主要是针对于资金贷款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来制定的,而小微企业在贷款的过程中,则采用的是批量处理的方式,实现了操作与管理的简化。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代表的是在证券市场中,由于利率、汇率以及股市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而针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市场风险来说,代表的是贷款企业的发展环境出现变动、盈利能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而引发的风险。通过对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研究与分析后,能够看出近年来国家的政策体系变动较大,而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进程中,在应对信贷政策与宏观环境变化情况存在着部分待解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市场中,存在着客户结构调整不及时、市场定位不明确以及产品力度开发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商业银行当前所拥有的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发展经营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4]

(三)信用风险

银行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具体涉及到了五个方面,分别为:一是,道德风险。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代理人、股东以及法人素质偏低的情况。这些人借助于银行信息掌控不全面的特点,将贷后责任进行适当的转移,脱离风险的影响;二是,因存在着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抵押贷款物,使得融资贷款的金额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而导致企业经营业绩逐渐下降,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抵抗风险能力下降,而自身信用风险则出现了明显的增加现象。如果银行面向这些不良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资金力量支持,那么将会承担着无比巨大的信贷风险。三是,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风险隐患。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面向的客户主体就是中小企业,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资信问题成为银行着重考量的关键所在,也成为企业能否最终获取银行贷款力量支持的重要参考因素。企业本身的还款能力有限,资金的运转率偏低,使得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四是,经营环境风险。当前我国征信管理与信用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层面还有很多问题没能得以解决,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比较突出,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五是,银行成本与收益不统一。因企业相关人员的素养偏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进而需要进一步提升,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投入多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够为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往往也会出现收益与成本不统一的情况,将会无形中提升银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