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N—夏季空调房间的计算温度,℃。 (2)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当隔壁房间不是空气调节房间时,冷负荷按式(3.1)计算。当隔壁房间是空气调节房间,而且
t_N—夏季空调房间的计算温度,℃。
(2)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当隔壁房间不是空气调节房间时,冷负荷按式(3.1)计算。当隔壁房间是空气调节房间,而且两者之间的夏季温差大于3℃的时候,计算冷负荷按公式(3.2);计算公式如下:
CQ=AK(t_(o,m)+∆t_α-t_N)(3.2)
式中:
A—围护结构面积,m2;
K—内围护结构的温差的传热系数,W/(m2﹒℃);
t_(o,m)—空调室外的日平均温度,℃;
∆t_α—附加的温升,℃,取∆t_α=3℃;
t_N—空调房间内的计算温度,℃。
(3)外玻璃窗瞬间变化传热而引起的冷负荷
外玻璃窗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引起的逐时冷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CQ=C_w K_w F_w (t_wl+t_d-t_N)(3.3)
式中:
CQ—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W;
C_w—外窗传热系数修正值;
F_w—窗口面积,m2;
K_w—外窗传热系数,W/(m2﹒℃);
t_wl—外窗冷负荷的计算温度逐时值,℃;
t_N—夏季空调房间内计算温度,℃;
t_d—外窗地点修正值,℃。
3.1.2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外窗吸收太阳辐射之后传入室内的热量和透过外窗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两部分组成了透过玻璃窗进到房间内的日射得热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CQ=C_a C_s C_i F_w D_(j,max) C_LQ(3.4)
式中:
CQ—日照得热引起的冷负荷,W;
C_a—有效面积系数;
C_s—外的遮阳系数;
C_i—外窗内遮阳的遮阳系数;
C_LQ—窗的冷负荷系数,
D_(j,max)—太阳辐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
F_w—窗口面积,m2。
3.1.3 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照明散热和人体散热等室内散热均为室内的自发产生的热源,这些热源对室内的冷负荷有非常大的影响。
(1)照明设备形成的冷负荷
室内的照明设备电压相对稳定。照明散的热量是由热辐射和热对流两部分组成。
因照明设备的安装情况和种类不同而造成的散热量不同来作为计算时刻冷负荷CQ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