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现状

早期我国受经济和技术原因,机器人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经过多年不断努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多机器人更是超越了其他发达国家。


1、机械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早期我国受经济和技术原因,机器人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经过多年不断努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多机器人更是超越了其他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业中,机械手的使用十分广泛。如毛坯制造(冲压、铸模、锻造、焊接等)、表面涂层热处理、切割、组装、测试和仓库物品堆积,机器手正在一步步代替工人手工操作。

2、机械手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这个概念最先是由美国一个名为s.wear沃尔玛的人在1954年提出的,他为这个概念申请了专利。利用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关节是这个专利的关键,机器人可以通过模仿人类手的动作来回放。这个机器人被称为教学和回放机器人。几乎所有的现有机器人都使用这种控制,1958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开发第一台机器人手铆接机器人。“UNIMATE”作为1962年美国启VERSTRANAMF与Unimation公司最早推出的模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手主要是模仿人体构造而制造出来,它可以代替人们做繁重的劳动,从而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1963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根据之前的设计思路,研制出了回放机械手。企业名称是通用机械手(即通用自动)。以转台为蓝本的运动系统,用液压驱动可带动旋转伸缩节距。俄国的一家WERF公司采用双坐标来发明了一种新型功能。中间立柱式机械手能够旋转和升降,液压气动控制系统也是一个教学和播放模式。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基础。1978日本本田公司研发了一种小型的RIDS机器人,用于装配操作和定位误差的一个小型电子计算机控制小于1mm。在机器人使用和发展过程中,美国是使用做多,发展最快的国家。

早期,初代工业机器人,主要依靠手动控制;控制方式是开放的,没有识别能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实现高度智能化。目前第二代机器人添加了一个微机控制系统,使它拥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能力。通过使用传感器,对外部信息进行感官分析。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更加先进。

如今一方面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国际工业机器人ISIR决定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未来机器人的开发应用。目前,很多行业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全方位的使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行业,无论数量、品种和性能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主要是在危险操作(广义)、多尘、高温、噪声、工作空间不适合人工操作的环境中。

国外对未来机械手的发展思路是机械手的智能化。可以对外部的感受进行反馈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变化。当位置发生偏差时,它可以自动纠正和检测,在视觉和触觉功能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把机器人调到所需要的位置,通过安装在手指上的传感器对工件实现定位,当信号反馈到传感器中再进行命令。手柄尺寸由安装在手指上的敏感元件来控制,从而实现手柄尺寸的自动调整。目前,机械手的使用范围已经向多方面发展,而且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因此对机械手的更一步研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