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报考村官视阙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3)

3.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积极和理论匮乏并存 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普遍存在思想上积极,行动上热情,但在具体的政治参与行动上确是不尽人意,主要的表现就


3.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积极和理论匮乏并存

   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普遍存在思想上积极,行动上热情,但在具体的政治参与行动上确是不尽人意,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对党的政治理论的深刻认识。大学生对党提出的改革政策和发展目标,都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其具体的内容措施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往往觉得乏味枯燥。

4.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功利性

政治参与的功利性的现象在高校大学生中也十分突出,很多大学生是基于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加分”的目的而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的。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就业环境不太明朗,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少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积极入党能够为自己以后的求职增添优势,更是能影响以后的升职,而不是抱着为人民服务、实现主义伟大理想而积极入党。

  三、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因素分析

  (一)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普及政治的认识感,起到了首要的作用。父母对政治的关注、向往都能从生活细节上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对政治的关注。例如,父母在晚饭后经常收看新闻联播,和孩子讨论今天国家发生的大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受其父母的影响,对热点事件产生兴趣,并与父母讨论起来。父辈对于政治事件的热情,对于政治生活的关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在影响着下一代对于政治生活的态度。父辈是公职人员或者与公职人员的杰出程度较多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对于政治生活的关注和热情,相对来说,也要比普通家庭子女的政治敏感程度要高一点。

   总之,生活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政治话题浓郁的生活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生活的参与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

学校是大学生受一生中接受教育最多的地方,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学校对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为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当前,学校主要偏向于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四年后毕业的升学率和就业率,以及能否满足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学校在政治教育上往往是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缺乏对学生具体实践行为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标准的规范和政治参与的引导,也缺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对党政治理论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政治参与上感到迷茫,无从下手,从而遏制大学生对于政治生活的热情。

(三)社会文化

    1.网络信息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开始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生活方面同样也不例外。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有望成为当代大学的网络参与政治方式的主流趋势。网络政治参与成本低、效率高,在校大学生的自身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与网络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大学生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网络政治参与政治生活已经被大学生所广泛的运用。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这就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政治参与机制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无以形成方圆。良好的行为需要有强有力的规范来进行保障。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会随着利益的分化而增长,如果其政治体系无法给个人或团体的政治参与提供渠道,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政治行为就有可能冲破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不稳定。”[4]因此可以看出,在政治参与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如果政治制度化程度不能满足政治参与发展的要求,就会导致政治不稳定。我国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具有广泛的权利,我国目前并没有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施细节的相关规定。在行使政治权利时,也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大部分的都是间接地参与政治,使得大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并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很难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大学生的参政权得不到完好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