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MATLAB仿真(2)

1.1课题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都会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采取最佳的接地选择,他们依照多年的运行经验以及具体的城市城镇线路情况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佳的


1.1课题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都会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采取最佳的接地选择,他们依照多年的运行经验以及具体的城市城镇线路情况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佳的选择。

现代配电网有两种中性点接地选择模式:有效接地模式,非有效接地模式。其中有效接地模式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通过小电阻接地等。非直接接地模式包括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等。

随着电网的发展与进步,电网中电缆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改变了原有的架空路线为主的格局,引起新的电网问题出现。例如:配电网中由大电流的出现引起的电弧难以熄灭与电弧出现重燃的问题,非故障出电压增大易引出新的故障致使电网故障广大的问题[ ]。

1.2国内外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模式现状与发展

1.2.1国内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模式的现状

1.2.2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接地选择的研究在国内外都饱受电网研究人员的重视,它涉及的范畴广,是国家电网稳定安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全球各国的工业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各国的电网承受的电压等级也在不断增加。想要解决不断增加的电网需求,就要直面配电网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渐渐地,原有的架空路线被电缆取代。电缆的大量投入使用也引发了电网中的电容电流量成正比增加的现象,对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由于夜间使用电量与白天用电量差距过大的原因,导致电缆对地与对相间电容形成的夜间容性武功过剩的增大对电网的影响越发严重。一旦有单相故障情况出现,相对较大的电流是电弧无法完成自我熄灭功能,对电网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问题。同时会出现更加复杂的情况:非故障相的电压过度增大,容易引发新电路事故,甚至会由线及面引起电网的瘫痪,影响供电产生无法预知的后果。当今社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的要求逐渐提高,保证地区供电的持续、安全、可靠,选取合适的接地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4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研究10kV电网中电缆线路和混合线路的接地方式比较,在电网设备安全,系统维护与信息干扰,电网供电的持续可靠,电网中人员的安全的问题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1、仿真电网中中性点不接地、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的运行,剖析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优劣对比,针对不同电网做出合理经济的选择。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分析;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故障剖析;

(3)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故障解析。

2、借鉴世界各国采用低电阻与消弧线圈接地模式的运行经验,对10kV电网中中性点的不同接地选择带来的设备人员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