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人考试制度演变及问题分析(2)

0.2研究目的 在此背景下,证明我国保荐人考试制度存在问题,研究保荐人考试制度能够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预测其未来的走势。在证券发行制度的变革


0.2研究目的

在此背景下,证明我国保荐人考试制度存在问题,研究保荐人考试制度能够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预测其未来的走势。在证券发行制度的变革下,为了能够筛选更加适合的优秀的保荐人促进证券市场的优良发展,本文将对比近年来保荐代表人考试的改变以及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国外的保荐人制度中汲取经验,根据实际国情,预测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的未来。

0.3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中国保荐人考试制度的基本概述及演变发展概况,其次研究分析中国保荐人考试制度的独特意义和原因,接着分析其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给出预测其未来走势的理由。

1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的演变

1.1保荐代表人考试的基本概况

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即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后简称证监会)委托组织的,参加者主要是证券从业者和投行人员。考试合格后,合规者到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

保荐代表人考试(注:2017年保荐人代表人考试内容)类似于CPA精华加强版、司法考试删节版、证监会监管规则的揣摩以及其他证券基础知识的大杂烩。

CPA主要是会计、财管和税法,其中会计是重点,保荐代表人考试的难度比CPA考试高得多。其法律部分以经济法为主体,难度颇高,另外还涉及少部分其他法律。监管规则主要考查证监会的规章文件、指导意见以及培训纪要等,其内容诸多部分条例需要深入理解。监管规则部分是最难的,因为目前我国的保荐代表人考试几乎都是案例题,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每个人对监管规则在案例中的运用理解不尽相同,可能考生的理解和出题人并不一样。监管规则方面的很多题目,需要考试后一群考生在一起重新研究,才能大致猜出考试的答案。最后的证券基础知识大杂烩主要靠死记硬背,扩大知识覆盖面。

以前保荐代表人考试绝大部分题型是不定项选择题,只有选项全部选对才能得分,多选或者少选任何一项都不得分。因此如果考试每个小选项的准确率是80%,最终得分率也才大概40%,考试难度大得分低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全部改为单选题,其中包括40个单选题、80个组合单选题,考试难度降低。

保荐代表人考试即投资银行领域的高考,其难度大,应试性强,虽然有助于考生业务知识的提升,但不能准确地反映考生的业务经验、道德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所以仅仅依靠考试来筛选保荐代表人明显是不够的。

到2017年,已经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并且已经在证券机构注册在职,除有相关规定的人员外的证券从业人员都可参加考试。

证监意识到了依靠考试选拔保荐代表人的制度太过狭隘,近几年已经逐步放宽了考试门槛,转而依靠严格的监管来约束和指导保荐代表人,然而目前还存在相关问题。

1.2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的演变

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使用考试方式来授予保荐代表人资格,到2012年,我国的保荐代表人考试和资格授予都有我国证监会把持,并没有什么改动,但从2012年开始,我国保荐代表人考试制度不断发生变化,其考试组织者和资格授权者都发生了变化。

2012年:

2012年是保荐代表人考试变革的信号,此间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发出了通告,取消保荐代表人注册的行政许可。保荐代表人的管理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其中包括考试组织权利和注册登记变更工作等权限。

2012年10月国务院提出取消证监会在“保荐代表人注册”项目上的行政许可权,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出公告,其相关注册登记工作由行业协会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