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国整体经济上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逐渐意识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国整体经济上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贡献,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政策由原来的管制逐步放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着国民就业。现阶段,国家采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创业政策等多项措施指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国家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政府也应多加重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产业结构升级难关。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研究,探索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目的在于改变中小企业现有的耗能高、效率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中小企业从原有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使得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形式,在新常态下把握好发展时机,对于增强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最早由总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总认为,现阶段在将国内总需求适当进行扩大的同时,应加快进行供给侧改革,使得国内供给体系的效率、质量能够提升较大幅度,成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长时间以高速度增长,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大国。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结构性分化日益显现,为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需要迫切对供给的环境、机制进行改革与优化。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从总的讲话和中央有关会议的总结来看,供给侧改革是为了适应现阶段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层次,以产品供给端为出发点,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增加供给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长期稳定成长。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侧重改革供给的意思,而是要求从供应这一方面进行改革。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往往强调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项引擎拉动短期经济运行,也就是所谓的“需求侧改革”促进经济繁荣。供给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供给侧改革”要求实现这四种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进行技术进步、知识增长等领域的要素升级。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进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水平和效率,减少企业税负等改革措施,最大程度地释放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使要素资源由传统产业专项新兴领域。供给侧改革用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以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为出发点,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布能够刺激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新产品、新服务,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供给结构能够有效且灵活地适应需求,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

2.2经济增长理论

2.2.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总量的提高是由增加的劳动力、累积的资本和不断进步的技术三者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要素的变化和要素资源的流动对于经济影响相比较而言不那么重要。亚当·斯密(1776)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拉动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而分工和资本积累能够使得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大卫·李嘉图(1817)以收入分配为主要因素研究了经济增长,他觉得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会放缓。托马斯·马尔萨斯通过人口增长研究经济增长规律,认为人口增长会使得经济增长受限。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忽视了需求变化、部门间的要素资源流动等结构性原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