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

1、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半数,网民规模增速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5.8%,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超过全


1、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半数,网民规模增速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5.8%,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占了97.5%。

虽然我国互联网起步的较晚,但经过这些年不断的累积和发展,在中国国民经济和政府部门改革成功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显现出来了。中国已经是国际互联网重要组成的一员了,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也非中国莫属。发展时间短,网速可靠性以及科技性需要更大的进步,这些是我国互联网整体发展的现状,说明了我国在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还需要努力发展互联网领域。

2、 基础网络资源日益完善

自全球IPv4地址数在2011年已经分配完毕后,我国的IPv4地址总数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一直保持增长的是IPv6地址总数。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IPv4地址数达到了3.37亿;IPv6地址总数为20,594块/32,年增长为9.6%。我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为5,392,116 Mbps,年增长率为30.9%。除IP地址外,我国的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的有:域名总数、网站数量、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

3、 互联网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式日益丰富

因为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同样快速增长的还有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根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很大一部分的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量呈上升趋势。

随着时间的增长企业方面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直到2017年12月为止,根据统计得知,我国企业通过互联网办公的占到89.0%的比重,接近九成。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这个大环境下,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和一些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各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企业开展的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都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技术上,广泛使用了多种互联网工具和应用的结果,而且已经有不占少数的企业在各业务流程中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加以应用,这样就把互联网从一种比较单一的辅助工具,转化为了企业管理方法和转型思路,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步入和互联网深入融合发展的进程当中。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与用户深度交互、广泛征集需求,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排产模型,依托柔性生产线在保持规模经济性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对于柔性生产线而言,主要指的是将多个机床组合起来,并且安装上自动运输设备,从而构成的生产线,它能够依靠计算机管理,从而能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个性化定制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企业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直接把客户需求变成生产排单的形式,从而真正实现了个性定制以及按需生产,更能够达到市场需求,同时还解决了库存以及产能方面的问题,企业就可以实现产销动态平衡。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它们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持续盈利。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发展理念,以前的依靠联营扣点等盈利模式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是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利用服务获利,而不再是依靠产品差价获取利润。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不单单要销售实体产品,然而有些市场服务比产品销售更能够获取利润,比如说,增值服务以及订阅服务等各种市场服务。另外,连接平台是一个互联网提供给企业的平台,不同企业能够利用这一平台展开合作,比如说,可以给其它企业提供仓储或者是客服等方面的服务,并且从中持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