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离子探针的设计合成(4)

除了基于香豆素衍生物设计的探针,有文献提到有的改造罗丹明分子的结构。比如,胡文州等人设计一个实验,该实验在以罗丹明衍生物为原料的基础上,


除了基于香豆素衍生物设计的探针,有文献提到有的改造罗丹明分子的结构。比如,胡文州等人设计一个实验,该实验在以罗丹明衍生物为原料的基础上,先于水合肼缩合生成中间体,把中间体在和香豆素衍生物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产率为23%的新型探针分子【9】,其络合比为1:1,分子成像时,可以减少对细胞造成的伤害。该探针将会在生物化学、分析分离科学中进一步得到开发与应用。

2.

近20年来,发展出了一门新技术——RRS,即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基于这样的新技术,只要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就能对环境中的铜离子加以检测。2016年,鲍金欣等人,用一步法在20ml的乙醇溶液中将1.1mmol的吡啶-2-甲醛和1.0mmol 的4-苯基氨基脲2小时回流搅拌反应后,蒸除溶剂,冷却后把析出的固体纯化,得到简单的化合物PHC——N-苯基-2-(吡啶-2-基亚甲基)氨基脲光化学探针。此类探针的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产率高。PHC探针溶液本身为无色溶液,但一旦加入铜离子颜色就会由无色转变为亮黄色,而其他金属离子的加入,极少产生这种变化,该探针依托RRS技术,将有极大的应用于继续开发的价值。

顺磁性质的铜离子,是可以荧光猝灭的。黄天姿等人用希夫碱类化合物1,8-二氨基奈,只要氨基和邻位有羟基的醛反应,形成的希夫碱,则会很大程度的增强该化合物的选择性。她们设计并合并了一种新型的希夫碱NS。它在与钠、钾、钙、镁、铝、锌、铁、汞等离子的铝酸盐中等浓度混合后,在乙腈溶液中,除了加入铜离子出现荧光增强,其他金属离子对NS的荧光强度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可见,该探针对对铜离子有很好的选择识别。可以预见,该探针在未来的环境、生命体中对铜离子的探测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