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词缀表示的语义类型研究

撇开从“性”的本义及其衍生义和“性”词缀的演变历史入手探究“性”词缀的语义类型


摘    要:摘要: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有着极强的能产性。“性“是一种构词能力极强的后缀,近年来,以“性”为后缀的新词汇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趋势。但关于这些“性”缀词表示的语义类型却始终处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地。本文以2016年《人民日报》为语料库,对其中“性”缀词的语义类型做了初步探索。

Abstract: The vocabulary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three of language element. It can create a lot of new words. “Xing” is a kind of suffix that can easily connect with etyma. Recently, these kind of words is creasing fast. But its function is still ambiguous. Basing on the People’s Daily newspaper of 2016, this essay try to figure out the kinds of meaning of suffix of “Xing”.

关键词:“性”缀词; 语义类型

Keyword: suffix of “Xing”;  the meaning of suffix of “Xing”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3)

(1)常规研究成果. (4)

       (2)其他研究成果.(4)

(2)小结..(4)

(二)研究意义...(4)

二、“性”词缀表示的语义类型

(一)语料收集..(5)

(二) “X性”语义研究(5)

       (1)表示事物的某方面.(5)

       (2)表示方式、手段、途径.(7)

       (3)表示范围.(7)

       (4)表示因果.(8)

       (5)其他.(9)

(三)小结..(10)

三、语义与语境的关系

(一)实例一——活动性...(10)

(二)实例二——服务性...(10)

(三)实例三——扩张性...(11)

四、总结(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4)

附录一.(15)

附录二.(23)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1)常规研究成果

对于“性”尾词的研究,大致都围绕:“性”的定性研究、“性”的词法和句法研究、“性”的语义研究三方面展开。

I. “性”的定性研究

“性”的定性研究是学术界关于“性”尾词研究最本质、最基础的研究领域,其成果也最为丰富。

张寿康(1957)认为“性”是虚语素。朱德熙(1982)认为“性”是不定位语素。陈汝立(1986)认为“性”是后缀。马庆株(1995)认为“性”是准词缀。李菡幽(2001)认为“性”是实义词根语素。李美子(2001)认为“性”是类后缀。徐杰(2012)认为“性”是语缀。

即使持相同定性观点的学者,在某个具体“性”尾词的定性上,有时也存在分歧。如:

① 陈汝立(1986)《谈词缀“性”》认为“耐性”的“性”为词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12)《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耐性”归为“性”的第一义项:性格。

② 李行健主编(2014)《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弹性”的“性”归为“性”的第四义项:词的后缀。附在某些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区别词等,表示事物的性质、性能、范围或者方式等。

《现代汉语词典》,“弹性”的“性”被归为“性”的第二义项: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认为这里的“性”为词根。

③ 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共性”的“性”为词缀。

陈汝立(1986)《谈词缀“性”》认为其为词根。

由此可见,对于”性“的定性,如Laurie Bauer 在他Morphological productivity 一文里所说:“ Morphological produ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ntested areas in the study of word formation.”始终存在诸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