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包括甘特图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具有划时代的理论之后,在这之后,国外学着研究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1、国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包括甘特图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具有划时代的理论之后,在这之后,国外学着研究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在传统方法的改进上,Brucker给出了多种形式的资源约束下项目计划问题[1]。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方法,以完善新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外项目管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Gray在对PMI成员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常用的项目组织结构是矩阵型结构[2]。该研究也表明了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有偏好。GobeliandLarson研究了项目组织结构的偏好.[3]一些研究集中在项目组织、项目人力资源、项目采购等方面。该项目的组织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工程项目通常采用采用基于项目的矩阵结构,新产品研发项目倾向于功能矩阵结构。KarenAyas结合了传统的三大项目组织结构,提出了网络组织结构[4].1976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首次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5经过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39个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9个知识领域和5个管理过程,互相交织,互相渗透。项目管理知识实现模块化管理。为将来项目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制定了诸多项标准。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项目管理理论研究比实践工作晚,理论研究在西方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6]在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学习国外大型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尤其是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在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项目中得到实践。云南水电站项目之后,国内开始重视项目管理的研究。1991年,中国成立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此后,项目管理的学术研究得到了逐渐发展。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项目管理实证研究研究范围广
我国的项目管理实证研究扩大的社会各个领域,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制造业,传统建设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刘景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审计模型进行了改进[7]。曹学军[8]在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上,对海上油气田项目总结研究,得出结论:项目管理队伍水平需要提高。张宗伟[9]分析了公路工程项目,得出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甘特图、挂图和工作日历是我国最常用的项目管理方法,关键路径法在建设项目中应用最多。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成为未来项目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标志。
(2)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偏好。
研究表明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具有差异性[10],选择的依据是项目组织结构方向性、效率、沟通、平衡、创新、激励和发展六个方面。[11]李跃虹在大中型企业矩阵结构研究中,对大中型企业矩阵型结构的弊端进行分析,认为认为该管理模式不能高效的调配人力资源,不能适应建筑市场设计的需要。[12]职能性组织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管理结构类型,其建立根据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工作的相似性。我国在项目组织结构上做出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之后使用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孙志磊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项目管理的本质存在问题并研究人工智能[13]代替手工劳动的工程量计算可能性,为解决项目管理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对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扩展。分析项目工程管理中,[14]秦凯燕分析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有关成本的绝对相对误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解决方法。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
自美国建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后,国际社会也在跟进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国制订“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15],并在实践工作中开展相关培训、认证和推广工作。我国在该体系的研究处于不断学习不断借鉴的阶段,[16]朱德鹏在项目管理体系比较研究中系统的归纳了我国当前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针对该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