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苏联的一些接地模式为我国的接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国内的大部分的中低压电网在那一特地时期主要采用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1、国内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模式的现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苏联的一些接地模式为我国的接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国内的大部分的中低压电网在那一特地时期主要采用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我国城市10kV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电容电流的持续增大,运行模式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老式消弧线圈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线圈动作速度迟缓,调整准确度下降易引发两相短路的不良现象。1987年,广州在部分变电站中使用了低电阻接地模式,以此来解决较长电缆的绝缘程度需要处于较高状态的问题。1995年,深圳采用了经低电阻接地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来满足电缆不断变多的现状。而电缆网相对较多的天津则调整消弧线圈接地为低电阻接地的中性点接地模式,并且试运行至今。1996年,苏州的20kV电缆线路也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运行至今[]。
从目前各地的电网运行近状来看,采取低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模式优缺点都很突出,很难做出弃取。所以,采用两种接地模式相互配合,进行优劣互补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并且现状有一些城市已经把这种方式投入实际应用之中了,在城市线路较多的地区电网的中性点低电阻接地,在城郊的架空路线上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模式,以此进行有效地电路保护。
2、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
因不同国家对中性点接地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在中性点接地的选择方式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都是各有一套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体系。消弧线圈的使用在世界各国都频繁出现,在未来会有长足发展[]。
在日本,由于美国的电力设备在日本的市场比逐渐矿大,并且影响日本的主流接地模式为直接接地等大电流接地选择。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的选择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出现在日本人们的视线中,成为了日本大多数电网的主要接地选择。
北美地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中期,由于北美高估了消弧线圈的危害性,因此,在国家电网中快速切除的接地放占比较大,消弧线圈占比很少。直到1947年,消弧线圈才被实际应用到电网中,并有了长期的发展。
西欧地区,西欧地区近几年来电力需求增长缓慢,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趋于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意大利大力实施接地改造工程,改变以往的不接地方式。消弧线圈的引用之后,中性点事故停电现象减少了一半以上。
法国,1962年将城市电网电压定为20kV,装设经电阻或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消弧线圈的接地选择在全国逐渐普及。
在英国,33kV级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已全部改造为经消弧线圈接地。
德国,消弧线圈的接地方法是德国在1916年发明的,并在次年投入全国使用,百年时间,这种接地方式得到了事实证明,它是广泛适应于中低压电网的选择的。
东欧,前苏联使用消弧线圈接地来保证城市供电的持续安全,只会在下列的集中特殊情况下会使用不接地选择方式:
(1)6kV电网中接地电流小于30A。
(2)10kV电网中接地电流小于20A。
(3)15kV至20kV电网中接地电流小于15A。
(4)35kV电网中接地电流小于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