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举了自己曾经演过的话剧和看过的电影,对形体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形体在表演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影电视行业的蒸蒸日上,表演已经完全活跃在我们大众视野上了。表演来源于生活,其每段表演都有它的独特魅力,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门学科,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表演的条件现在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外貌上了,对形体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考量一个演员的专业与否,形体就是最好的测量标准之一。每个人的形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控制能力,一个演员想要用形体做到真情流露,需要从内心出发。本文从形体在表演中的特点,自身对形体的理解以及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方面来讨论,无声的语言也可以将表演做到恰到好处。
关键词:形体;表演;重要性
目 录
第一章 形体的特点 1
1.1形体的真实性 1
1.2形体的控制力 2
第二章 “我”与形体 3
2.1“我”对形体的认知 3
2.2“我”对形体的控制 4
第三章 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5
3.1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作用 5
3.2形体动作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6
结束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 形体的特点
1.1形体的真实性
我认为表演中,最难的表演要数没有台词的形体表演,它是直接反应表演者内心活动最真实的体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在创作中根本不应该有这样的形体动作------不应该有对其真实性缺乏信念因而在其中感觉不到真实的形体动作。”[1]真实,顾名思义,真正实在,不掺和虚假,不做作。
舞台上,表演者传达给我们最直观的就是外部动作,即形体本身。比如说在舞台上让演员做一个愤怒的表情,他的面部会变得狰狞,可能会捶胸跺脚,嚎啕大哭,而愤怒这个表情是直接传达给我们的感受,他是真的愤怒,是很真实的愤怒,并不是硬挤的内心情感。而真实感是自己要真的相信,并且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那么所呈现出的就是最真实的感受。
我曾经在儿童剧《小红帽回家记》中扮演过小鹦鹉角色,虽然是演给儿童看的,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表演的学问的。比如说,小鹦鹉有哪些动作啊?他的语气是什么样的?跳舞的时候面部表情又要怎么表现?既然是演给小朋友看的,那么所有的表演都要是带有童真的。可是一开始在和对手对台词的时候只是单单的对词,连个动作都做得很不自然,所以在表演上就会显得特别僵。后来在对手的帮助下,她告诉我,其实儿童剧和我们的童年是分不开的,而且只要真正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并且相信这个角色,也就自然而然会有肢体上的动作了。的确,再演了两场之后,我慢慢的找到了小鹦鹉的感觉,表情也能和这个角色融入到一起去了。都说表演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生活就是表演的真实写照。就像儿童剧一样,有过童年的我们表现出来才不会显得做作。
每个创作家创作的灵感大多都是来自生活,创作家总是会将生活中的素材加工然后整理成一幅作品,原因就是因为真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真实情感不加以修饰就可以表现出来,那么为什么到了舞台上,反而会变得不真实呢?在我看来,多数表演者是因为心里没有内容,不会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在大一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过想象练习,想象着自己在一片海洋上,阳光明媚,周围有许多海鸥,忽然间狂风大作……想象着不同的情景时脸部就会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代表着所“看到的”真实景象。如果说一段表演中缺乏了形体本身的真实性,那肯定会是一段虚假的表演。
1.2形体的控制力
我们目前学过的有芭蕾基础和舞台的语言外部技巧,而在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之后,我们就会根据自身的形体来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我们曾经学过走圆场,老师告诉我们走圆场的时候身子要直,脚步要轻,这样走的速度才快;再比如,一段表演中激烈的形体活动对话,在对话中要保持气息运用自如,不虚假,并与形体动作进行配合协调。当然,这对形体的控制要求是很严格的。演员这一生中扮演着多种类型的角色,这就需要很多的人生阅历,超群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一切都是演员通过自身的思想感情来控制的,为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表演中的形体控制占着很重要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