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悬腕摇”技法及种类 1.“悬腕摇” 随着技法的不断发展,在很多的古筝曲都有摇指技法,都是在传统摇指中进行发展更新演变而成的。传统摇指
(二) “悬腕摇”技法及种类
1.“悬腕摇”
随着技法的不断发展,在很多的古筝曲都有摇指技法,都是在传统摇指中进行发展更新演变而成的。传统摇指在各类派别的古筝曲中都有这独特的风格,从古到今改变的成果运用到现代的古筝曲当中,使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经过古筝演奏家的研究,对摇指技法的不断更新,有了现阶段摇指。现阶段摇指分为三种:
第一种支腕摇:用手掌的根部轻靠在岳山下作为一个支点,利用一个支撑点手腕作为一个轴心来回的摇动,支腕摇的弹奏时必须要手腕放松,它的音量是通过手指的力度来控制。
第二种扎桩摇:扎桩摇与支腕摇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支撑点不一样,支腕摇是通过手腕支撑,而扎桩摇是通过小指支撑,是靠在所要弹奏的琴弦的前梁部位。它的优势在于弹奏的音量结实。
第三种悬腕摇:悬腕摇是在支腕摇、扎桩摇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发展的,悬腕摇是不用任何支点来支撑的,它是通过用手腕作为一个支点带动手指来进行的。悬腕摇是要求手型保持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悬腕摇摆脱了扎桩摇当中支点支撑的局限,可以非常自由的游摇。由此看出摇指的不断的更新,技术上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使用方面,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它不用受到支点的控制,不用受到支点的阻碍,可以自如的使用。在单音加悬腕摇、装饰音加悬腕摇、和倚音加悬腕摇用的轻松自如,不会出现断音,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可以长时间进行摇指,而不觉得手指手臂吃力。
“悬腕摇”最大特点就是在于手臂处于完全自然放松的状态,有便于摇指与弹奏的衔接,在弹奏快速指序或者是花指衔接摇指时能够方便自如。演奏前要注意义甲的佩戴以及弹奏时义甲与古筝琴弦成垂直方向,而义甲的面与古筝琴弦成30度角,同时还要注意大臂小臂肌肉的放松,在练习时摇指可以由弱渐强、由慢渐快做到连贯不断,换弦弹奏时听不出断音。这样能够在演奏时自如连贯,旋律更加顺畅。
“悬腕摇”是臂力直接作用于指尖上,无论是速度、力度、密度还是音色都能够非常自如的表现。它的特点在于不用支点,所以不需要小指和无名指的约束。“悬腕摇”的出现对今后古筝技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奠下了基石。能够在作品中将“悬腕摇”运用的活影活现的就是王中山老师了,王中山老师将《彝族舞曲》进行改变,乐曲中多了轮指、勾摇的高级技法。勾摇,右手悬腕摇不受中指勾的弹奏,不受它的束缚。在勾指的主旋律中,自如的加上摇指,使乐曲富有双线条的效果,丰富了古筝曲的表现力,还能突出琵琶弹奏的效果。总之,现在的作品中各种摇指,都是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流派中的摇指并加以发展变化得到的现阶段摇指。传统摇指运用到各自流派的筝曲中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征,而现阶段的摇指运用到现代作品中,使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进一步的加强,给古筝演奏带来新的生命力,并使其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悬腕摇”的种类
“悬腕摇”种类多样,大体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单一悬腕摇——在演奏悬腕摇前是不加任何装饰音或者是单音,而是直接使用悬腕摇。在演奏时,一般都是通过连续劈托的弹奏来完成悬腕摇。
第二种单音+悬腕摇(抹+悬腕摇、勾+悬腕摇)——它是指在演奏时是与某个单音连接使用,而这个单音可以通过托(大指)、勾(中指)、抹(食指)来与悬腕摇协调完成。
第三种装饰音+悬腕摇(倚音+悬腕摇、花指+悬腕摇)——“装饰音+悬腕摇“按种类来分可以分为两种:花指+悬腕摇和倚音+悬腕摇 通常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