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不论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都对演员本身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一个成功的角色都需要不断的历练。这不仅要求演员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摘  要:影视表演艺术起源于舞台表演艺术,从古希腊戏剧开始,舞台剧作为“模拟扮演”的主流,占据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主观认知。直到1895年第七艺术——电影的诞生,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艺术,吸收了绘画、戏剧、音乐等多门艺术元素的养分,尤其是早期的影视表演技巧,演员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更是脱胎于戏剧表演,充满了夸张和脸谱化的特点。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革新,电影艺术逐渐拥有了自己独特地表现形式,舞台表演艺术与影视表演艺术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以时间轴来划分,每个时段的舞台表演艺术与影视表演艺术都呈现出各自符合时代特点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同样作为表演艺术,清晰地界定二者之间的异同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艺术学科的功能和价值,从而一窥表演艺术的本质。本文内尝试以从人物塑造、观众关系、表演逻辑等几个方面分析二者之间关系。

关键词:差异性、相同性、连贯性与分切性

目  录

第一章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不同                      1

   1.1话剧表演艺术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分切性                      1

   1.2表演力度的差别                                              1

   1.3不同的观众关系                                              2

第二章  话剧表演对演员要求的异同 3

第三章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同之处                4

结束语 5

致  谢 6

参考文献 7

第一章  话剧表演艺术与影视表演艺术的不同

作为相似又各具特征的两种艺术形式,话剧与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相同,然而在呈现手段上却天差地别。传统话剧依然遵循着严苛地三一律,而电影却以打破了时间、空间、表演手段、呈现形式的局限性,以“摄像机”取代“观众的眼睛”将表演前置,而后期剪辑也是伟大的“光影魔术师”,在呈现手段上层出不穷,给予了故事无穷的叙事空间。归结于艺术特点的不同,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则主要表现在:

1.1话剧表演艺术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分切性

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性是话剧表演艺术与影视表演艺术的主要差别之一,受限于时间、空间、第四堵墙的限制,话剧表演艺术注定了只能成为“三一律”结构下表演形式,一场动辄三四个小时的话剧演出,对演员和观众都是极大的挑战——观众需要在三个小时的物理时长内体验完一段可能跨越世纪的剧情,而演员也需要在同样的物理时长内分毫不差地掌握表演的力度和人物矛盾冲突,而影视表演艺术则大为不同。

首先在影视表演中,演员置身于摄影机前,观众并不在现场,在场的只有剧组的工作人员,影视表演是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切磋。而话剧表演艺术则需要考虑到“第四堵墙”,也就是观众的情绪和反应,这对于演员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影视表演艺术的表演是“一个个表演片段”的组合。在电子化设备的记录下,演员的表演是可重复查看、剪接、组合的碎片,这决定了演员的表演并非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顺其自然表演,而是按照场次划分,进行碎片化的表演,由剪辑人员后期重新组合,展示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而话剧表演则是一段连贯地物理时长内的剧情演出,话剧的艺术性质决定了它的表演特征不能“取巧”,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抽丝剥茧讲述剧情,慢慢堆砌矛盾冲突,直至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