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一系列重要的异常分子已
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一系列重要的异常分子已经被发现。使用这些分子作为靶点的药物被称为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的作用,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对正常组的细胞或组织造成损伤。相比于传统的化疗药物,这类药物仅作用于其特定目标,并且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并且对正常细胞或组织具有更多的损伤,更少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系统对癌症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
1.2. 纳米药物载体
药物载体,是指能改变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和在体内的分布、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并将药物输送到靶向器官的体系。[4]在药物载体领域,纳米药物载体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4]相比于传统药物载体仅能运输小分子药物,纳米药物载体还可以运送蛋白质、多肽、DNA分子等大分子生物制剂。纳米药物载体可用于靶向施用至组织或器官;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功效;增加基因药物的稳定性;并防止核酸酶和蛋白酶降解生物制剂。[5]由于载体的亚微米结构,使用它们递送药物有许多优点。纳米颗粒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细胞间隙和上皮屏障,显着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率,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靶向性和疗效。通过改变载体的组成,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纳米药物载体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
纳米药物载体根据其大小可分为微囊、微球、纳米粒等,也可根据其材料的种类大致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无机纳米药物载体通常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稳定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可用于通过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来增加载药量和控制药物释放。因此,无机纳米药物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众多无机纳米药物载体材料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载体比表面积大、介孔体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可进行功能修饰等原因变得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改善介孔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特别是扩大孔体积,从而有效提高载药率。[8]
药物制剂的给药途径与方法对药物作用至关重要。口服给药要受到两种首过效应的影响 , 即胃肠道上皮细胞中酶系的降解、代谢及肝中各酶系的生物代谢。许多药物很大一部分因首过效应而代谢失效,如多肤、蛋白类药物、件受体阻滞剂等。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常不得不将口服给药改为注射等其它给药途径。由于通过注射途径的非靶向药物可均匀分布在全身循环中,在到达病灶之前,要经过同蛋白结合、排泄、代谢、分解等步骤,只有少量药物才能达到病灶。靶向给药的目的就是提高靶区的药物浓度,而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疗效以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一直是医药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9]
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pH敏感的天然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等优点。[10]同时,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粒子是一种无机纳米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热稳定性好,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无毒性等优点。[11]因此,本文结合结合天然高分子和无机纳米粒子的优点,选择壳聚糖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研究了壳聚糖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在不同pH条件下的抗肿瘤活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1.3. 介孔二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