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即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的树种 [1-3]。当地的植物对本地
乡土树种即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的树种 [1-3]。当地的植物对本地的生态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外来植物扰乱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等各种弊端[4]。
这些植物种群经过长期的淘汰和选择,已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也已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很高生态价值和很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城市绿化中它们应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5]。
在这个世纪以来,虽然大家都关注乡土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但中国起步较晚,且遭受到过破坏,所以尽管本土植物人员一直在呼吁,主张使用本土植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出现了喜欢外来植物,轻视本土植物的趋势。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土植物选用体系,以本土植物和生态为依托,促进绿化与当地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扩大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生态环境文明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这个领域,在乡土植物城市园林适宜性评价方面的调查很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该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最终构建了上海乡土植物园林适宜性评价体系,是当地景观适宜性评价的实际应用,也是通过上海地方景观适宜性评价的视角。
以上海乡土植物为研究对象,本文将乡土植物城市园林景观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上海本土植物在城市景观适宜性,城市景观适宜性指数计算中的实践,分析和评价,推荐适用于上海城市绿化的本地植物物种。最后,根据适宜性指标对各类绿地的植物景观在设计进行指导。
1.22 外来植物及危害
外来植物相对与乡土植物而言,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6]。
外来物物种能够破坏景观,并引发灾难。它也形成一个单一的优势种群,影响乡土植物的发展,并造成乡土植物的消失和灭绝。在南非,灌丛被木本植物入侵后当地物种丰富度降低了50%-80%,群落物种的更新能力降低了40%-80% [7] 。
此外,入侵植物也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外来植物也可以诱导无序杂交,使物质改变。如果外来植物与本土物种基因相近,则可能会改变本地物种的基因,丰富或减少遗传多样性。来自异域的各种花卉、宠物等,一旦被弃养、弃管、放生或逃逸到野外生态环境中,其自然的隔离因素消失后,便随意与当地土著种杂交,所生后代一方面可能产生新的品种,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当地纯种优势逐渐消失 [8] 。
1.23 乡土植物城市园林适宜性指数的概念
易治伍教授首次提出了植物本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适宜性。对城市环境的适宜性是指植物对大气、温度、阳光、水分、土壤酸碱度等这些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而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宜性是指植物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与自然生活环境相互适应而产生的植被地带性 [9]。因此,本文对上海乡土植物城市园林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根据这个概念,本文评估了上海本土植物在园林中的适宜性。 就是在乡土植物本身的一些性质如:树形,花型,果形等方面;还有一些植物的抗性方面如:耐湿,耐寒,耐旱,耐高温等;还有就是一些人为的管理;最后就是植物本身为人们带来的效益整体对上海乡土树种进行评价以及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