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爱情里流浪》编剧阐述(2)

第三段爱情是在男主经历过许多事情以后遇到了青梅竹马的雅楠。男主已经事业有成,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遇到雅楠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雅楠是一个


   第三段爱情是在男主经历过许多事情以后遇到了青梅竹马的雅楠。男主已经事业有成,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遇到雅楠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雅楠是一个大龄剩女,她对爱情有自己很多的看法,可是很多事情不是她能够掌控的,百般无奈中,她选择了妥协。大龄剩女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里,她们表现优秀、独立、不需要依附男性、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们看待男性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群体的数量不断地增长,有人对爱情坚守着,也有人对现实妥协着,循环往复。

   三段感情,三种不同的人物性格,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爱情态度。

二、改编问题

   (一)原则

   虽然这次的影片改编自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但是在改编话剧上并没有胡来,我有着自己的改编原则。第一,“相似性原则:最基本的时代背景、情节事件、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等,必须与原作保持一种相似性,否则就会造成对原作的歪曲和篡改”。[1]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是以男性的视角来讲述的爱情故事,因此在改编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了男性视角为第一视角,这样就对后期电影剧本的撰写奠定了根基,有利于电影剧本接下来的改编。首先我将电影命名为《一个人在爱情里流浪》,而大家了解过这个电影后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指的是男主陈一凡,陈一凡在爱情里兜兜转转,品味了种种恋爱的酸甜苦辣,明白了恋爱和爱情终究是不同的东西,谈过不少恋爱却一直与自己的爱情无关。

   第二,“整体性原则:为了重新构造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因而,对原作的修改、加工、创造都必须服从总体的需要,并以此为核心,确定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场面、细节等”。[1]在改编的时候确定的第二点便是悲伤的爱情与现实的主题。高尔基先生这样定义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验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1]话剧中男主在经历过初恋,意外的恋情,青梅竹马三段感情后一直没有收获真正的爱情,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凄凉。两人的相处中无论是金钱问题,性格原因,或是家庭的考验,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真真正正存在的事情,这些事情与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实赤裸裸的摆在眼前让人害怕、恐惧。而好莱坞式的爱情故事大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生活一帆风顺,事业节节攀升,这样的爱情故事让人喜悦,心生向往。“爱情片不仅是好莱坞屡试不爽,并创造票房神话的一种定向生产模式,也是一个更为世界性的电影类型”。[2]

   作为女生的我对爱情依然抱有美好的期待,希望改变话剧的结局从而把陈一凡与亚楠最后的分开改为相守相爱,在现实的兜兜转转中,一定有人在等待与你的再次相遇。但是经过最后的商讨仍然保持话剧的现实主题,结尾稍有改动,男主陈一凡最后虽然没有收获他想要的爱情,但是他对爱情抱有的期望却一直在内心深处——真正的爱情能够直面现实问题,亦能牵手到白头。

   第三,“影视化原则:改编时不仅必须尽量避免、删除、转化原作中那些不能通过视听手段加以有效表达的内容,还需要把原著的内容转化为视听形象”。[1]在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中,陈一凡遇见亚楠是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他作为嘉宾被邀请去参加亚楠主持一场节目。因为电影本身讲究真实的场景,我们组没办法找到相应的真实场地,于是就改为了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