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晚唐五代词的词风形成、代表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五代词的风格特色以及声韵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在经过对五代词代表作品的声韵运用上的赏析,
摘 要:词起源于民间,至少在中唐时期即出现文人词的创作。由于词迥异于诗的艺术特点与魅力,文人一经染指即已喜爱,晚唐已有风靡之势。早期的词与北宋时期成熟的词相比,还有较大差别。在形式上,晚唐五代词皆是小令,篇幅较短。在思想内容上多是应景之作,流连于舞台歌榭,多男女欢爱、相似别离。艺术风格也较为孱弱柔靡。但五代词作为由晚唐到北宋的过渡时期,在词的发展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它上承晚唐,下启北宋,独树一帜。通过对五代词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声韵美学与艺术,并结合五代词产生的背景与创作实践,梳理出五代词的发展轨迹与艺术经验和启示,这对于五代词研究与词史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意义。
关键词:五代词;声韵;艺术;探讨
词起源于民间,以其乡野的清新自然和摇曳多情,逐渐赢得诗人们的光顾。从初始时期的星星点点,到晚唐五代时期的风行,众多的诗人开始了亦诗亦词的创作,词也渐渐成为我国传统诗歌领域里的重要一员,形成了一个集高雅、精致、璀璨为一体的文化元素。五代时期是词的萌芽时期与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时期,诗人偏安一隅,沉醉、流连在秦楼楚馆,或者奔波于江湖草野,进行着词的创作。循着五代词的产生背景以及创作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来分析五代词的声韵艺术美学。五代词与近体诗的韵律使用有着截然的不同。五代词表现出了早期词的特点,声韵婉转,自然流畅,将我国的传统格律韵诗进行了深度的创新与改革,开拓出全新的诗歌体裁——词。
一、五代词发展总览
(一)五代词的承前
建议:这部分观点:历史的承前;词的承前。
写五代词是怎样在继承晚唐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观点:晚唐词已经比较繁荣;晚唐社会是军阀割据混乱的社会,统治者陶醉歌舞酒筵之中,词作为侑酒佐欢的工具,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就很快地发展繁荣起来,出现了温庭筠这样的大诗人而作词的局面。
(二)五代词特殊发展背景
建议:五代的历史是偏安的历史,统治者目光短浅、贪图享乐,过着流连光景、沉醉消极的生活,词的柔靡特点与他们的生活情调非常吻合,因此,词适应了五代的环境,很好地发展起来,终于导致《花间词》的出现。
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即创作环境,二是文学,即词的创作
词,在古时可以堪称是一种非常新型的诗歌体裁,最初的时期能够广泛流传于世,有其必然的原因。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方原因,民间的词创作很大程度上都散落流失。在1900年时,村民在敦煌鸣沙山的石窟里发现了失传的民间词。后经整理,成了著名的《敦煌曲子词集》,共计164首。这些民间词的发现对厘清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的特点等方面问题,具有极大的文学史意义。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晚唐五代期间是天下动荡,极其不稳定的时期。各军阀诸侯割地据地,战争不断地扰乱着各国百姓的安稳生活。并且当朝的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没有励精图治,国家和朝野均由宦官集权掌控。一国之君的奢靡生活,朝廷的腐败与不作为,慢慢的渗透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社会风气的不断转变,众多文人墨客对自身的政治抱负的理想破灭。纷纷鞠步于自己的生活圈,沉醉自己,及时行乐,每日以美酒和美人度日。这就导致了晚唐五代时期的诗风偏于柔靡孱弱,也从一部分原因影响了晚唐词的艺术风格。
在晚唐五代时期,李商隐与温庭筠一并作为诗词创作的巅峰人物,温庭筠又为花间词的开山创始鼻祖。这些文人的诗词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也代表着晚唐五代时期的文学审美观点和形象,并且与中晚唐时期的社会变革更加紧密。中晚唐时期的骄奢淫逸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了曲子词的发展与成熟,逐渐的形成了晚唐五代词委婉凄清的风格特点。五代十国时期,历史进程缓慢,各大小帝国朝代君主大多没有较强的政治远见和励精图治的本领,长年醉生梦死的生活,也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诗词文学创作。这些骄奢淫逸的风气为晚唐五代词的发展衍变提供了最好的时机与创作环境。五代词由此而固定产生,并以地域原因分成两大创作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