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喜剧叙事策略(2)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成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冯小刚喜剧电影发生发展于以下几个社会背景。 (一、)冯小刚喜剧电影的出现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成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冯小刚喜剧电影发生发展于以下几个社会背景。

(一、)冯小刚喜剧电影的出现和社会大众文化倾向的转变有着直接联系。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人的思想也由原来的保守一点点走向开放,开始勇于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年轻人当中渐渐兴起了“赶时髦”,喇叭裤,蛤蟆镜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之前被大家普遍称作“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的歌曲,也开始在街头巷尾娓娓道来,人们甚至开始疯狂的崇拜、追捧邓丽君;曾经琼瑶所作的一系列描写痴男怨女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被无数精英作家所不齿,但后来她的“爱情故事”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成为无数少男少女必备的枕边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金庸的武侠小说引发了大陆的武侠热潮。等等一系列细微的变化,都在推动着中国大陆社会文化的巨大转变,人们的思想开放了,行为开放了,语言开放了,中国社会正在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进步。1990年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文明进程正势如破竹的冲击着华夏大地,也激发出了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在影视界,与80年代的影视文化不同,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摒弃了之前单一的影视题材,排除了过多的历史意识,题材来源越来越丰富,创作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并且创作的故事大多来源于生活,更加贴近实际,更多讲述的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事,让人们认识到了电影的另一面,全新的,年轻的,有活力的一面。而冯小刚对于影视的创作正是在这一时期进行,他的作品也大多都是反映生活实际,贴近原滋原味的平民生活故事,所以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便受到了大家广泛喜爱。

(二、)对冯小刚作品影响深远的一种现象——王朔现象。

谈到冯小刚,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编剧、作家王朔,一个对冯小刚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王朔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也影响了当时许多年轻人。他从1978年开始创作,他的作品被称为“痞子文学”,早期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作为素材,后来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文中语言多以戏谑的方式出现,并带有一定的讽刺性,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力,其多部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剧,都收获了不小的反响,其中1988年由米家山执导、葛优担任主演的电影《顽主》,还使主演葛优一炮而红,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而冯小刚最早是作为王朔团队中的一份子进入到中国影坛的,王朔对冯小刚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冯小刚尊其为师,从不否认王朔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冯小刚所拍的电影,大部分描述的都是一些行走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剧中角色说话方式都很滑稽,带着轻轻的痞子气息,吊儿郎当,贫嘴,说话没正形,都是冯小刚电影人物的代表性特征,题材一般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讲述大龄青年的情感问题,电影的创作既现实但又不荒诞,合民情,接地气,符合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状态,让观众多多少少都能在影片中找到些自己的影子,这与王朔的文学作品如出一辙,但是冯小刚对于王朔的学习还是多少有些改变,王朔作品中的人物痞子味更浓,更多的看上去像一个流氓,虽然人物的本质并不坏,相反在人物的内心都有着十分温暖的东西存在,就像电影《天下无贼》里刘德华和刘若英饰演的一对儿偷盗夫妻,即便影片一开始将他们描述的罪大恶极,但到最后也会因为自己善良的本质激发出内心深处柔软的神经,改邪归正。王朔描绘的主人公自身带着一股子痞子劲儿,但其实他们都是有良知有底线的人,总能让人在最后看到他们温暖的一面。冯小刚的电影作品较王朔的文学作品来说温柔了许多,影片中更多的注入了一些温情,让电影人物从一开始到最后反差没有那么大,也是更能让观众接受并喜爱其电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