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宋谏官性质差异的原因 (一)设官立职的差异 唐朝建立初期,政治动荡,经济凋敝,边陲不宁,百姓惶惶不安 。为了改善当时社会的境况,唐高祖
二、唐宋谏官性质差异的原因
(一)设官立职的差异
唐朝建立初期,政治动荡,经济凋敝,边陲不宁,百姓惶惶不安 。为了改善当时社会的境况,唐高祖时期大力推崇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并推行了一系
列轻徭薄赋的措施,稳固初唐的政治局势。太宗李世民更是吸取隋朝因苛政而亡的历史教训,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论,用以自我约束,自我检讨,不得严苛对待百姓。武则天执政时期的首要政治特色亦是善于纳谏。通过谏官的谏言自我反思,纠正错误之处,并专门设置补阙、拾遗官职,要求臣子匡君王之恶。结合上述几位君王的政治主张可见其对谏官制度的重视,而这份重视追根究底是因为他们对于民生的关注。皇帝利用谏官的职责约束皇权,防止权力滥用,利用谏官监督维护百姓利益的政治措施是否合理,以促进百姓安乐生活,促进社稷和平发展。
相较于唐朝君王鼓励谏官发挥监察皇权的职能,宋朝皇帝对于谏官的职能却有了新的政治考虑:监督宰相百官,以巩固皇权统治。据《宋史》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3]赵匡胤原任后周的太尉,但是在陈桥发动政变,并在部属的支持下登基为帝。由此可观之,宋太祖得来的皇位并非是名正言顺的,他需要时刻提防是否其他掌握兵权者也会来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所以当太祖登上帝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专制,巩固自身权力。为此太祖把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专制统治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对宰相以及文武百官进行严密的监控,预防出现臣子相互勾结,手握重权的局面。及真宗赵恒时期下令:“或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论奏,宪臣弹奏。”[4]这从法令方面确定了谏官监察内容的变化,监察对象的转移,也标志着谏官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方式。
谏官职能从唐朝侧重于评议皇帝转变为宋朝侧重于监察百官,究其根本是因为两朝皇帝的政治目的不同。唐朝皇帝执政以百姓为本,宋朝皇帝则是把如何加强自身皇权为首要任务,其次才是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发展。恰是因为唐宋在谏官的设官立职上有了不同的关照范围,所有谏官的性质才产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