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道德绑架、道德评价、道德强制三者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先看参与人数的多少,如果只是个人或者少数人实施的,一般不宜界定为道德绑架。其次,
区别道德绑架、道德评价、道德强制三者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先看参与人数的多少,如果只是个人或者少数人实施的,一般不宜界定为道德绑架。其次,实施手段都有哪些,如果实施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对被评价者采取行动上的强制,通常为道德评价或者道德绑架,需要做进一步的判断;如果存在肉体伤害或者控制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道德强制。此外,道德绑架、道德评价、道德强制三者的强制力度不同。道德绑架的强制性要高于道德评价 这一方式,但相比道德强制,道德绑架的强制性又会远弱于道德强制。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道德绑架是指因类似的道德标准而临时聚集的群体,在干涉他人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中,超越当事人行为应受惩罚而造成过度伤害的一种行为。且道德绑架与道德评价、道德强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新媒体时代道德绑架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道德绑架主要存在于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数量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事件甚至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为热点,并持续发酵,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道德绑架具有非道德性加剧、强制性更强、危害性更大三个特征。
(一)非道德性加剧
道德性是道德绑架的目的以及出发点,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的用户,无论是道德观是过高或是过低,哪怕其道德性存在瑕疵,但用户的出发点的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道德性的,但是出发点的道德性不能掩盖其行为的非道德性。
在纸媒时代,由于信息传播平台的局限,媒体发布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在进行新闻内容选择时,对于私人领域无暇进行过多干涉,在新闻内容选择方面主要侧重于对公德领域的报道。因此形成道德绑架通常是由于当事人的行为确实存在有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道德观,其道德绑架的道德性相对较高。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渠道的扩宽,新媒体每天发表的信息量远高于传统纸媒时代,从而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更加宽泛,较多的涉及了私人领域,对于私人的领域的过多关注,一定程度上容易模糊受众的道德价值观。此外,舆论领袖甚至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影响力扩大,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引导并不像纸媒时代那样具有绝对优势。很多时候网络领袖和网民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对他人行为进行批判,一些并非违背道德的当事人也会遭到道德绑架。例如:范玮琪国庆晒娃遭道德绑架事件,从道德上看,作为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晒晒孩子的照片并不存在过错。而网友则因她在国庆晒娃,不爱国家为由对其进行道德绑架。此外,还有明星乔任梁去世,好友陈乔恩因未发微博悼念便遭道德绑架事件。2016年9月16日,明星乔任梁去世,众多网友以及圈内明星都纷纷发微博悼念乔任梁,作为乔任梁生前好友的陈乔恩因没有发微博,被众多网友指责“冷血”“无情”“狼心狗肺”,短短一天之内,陈乔恩微博沦陷,遭遇道德绑架。这两件道德绑架事件,首先,从性质上看,基本上都属于私德而非公德。其次,晒娃与爱国并不冲突,爱国与看不看国庆阅兵并无矛盾,发不发微博与好友去世难不难过并无关系。在新媒体时代,类似这种事关私人领域,无厘头的道德绑架事件多有发生,这些就使得新媒体时代的道德绑架的道德性大大降低,非道德性加剧。
(二)强制性更强
强制性,道德绑架的强制性是一种软约束力,是当事人面对群体舆论压力下产生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社会大众普遍存在的心理,这种从众心理指个人会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人是社会动物,期望群体的认同,在道德绑架情况下,当事人是处于群体的对立面,因而会有一种群体认知失调,人对认知失调有着天然的恐惧,为了避免这种恐惧,当事人可能会不得不迎合用户的期望,已期减少或者消除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