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曲NO.2——蒙风》是作为新时代音乐发展下的二胡代表作品,它不仅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更是在现代音乐发展的浪潮中激起了一层新的浪花。
摘 要:高韶青是目前我国在创作和演奏水平较高的一位音乐家,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西方现代音乐文化都有着自己的认知与了解,对现代中国音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高韶青所创作的乐曲风格轻快活泼,豪放热情,其中以《随想曲NO.2——蒙风》为代表作品。突出以西方现代“大河之舞”的踢踏舞节奏与中国蒙古民族独有的节奏相结合,旋律上以蒙古长调与西洋转调相结合,体现着“和实生物”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高韶青;二胡;随想曲;音乐;美学
Aesthetic thinking of "Harmony living things" triggered by Erhu Solo No. 2-Mongol
Abstract:George Gao is a musician with high level of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He has his own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folk music culture and western modern music culture, and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modern Chinese music. George Gao's music style is lively and lively. The rhythm of tap dance in the western modern "River Dance" is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rhythm of the Mongolian nation in China, and the melody is combined with the long tune of Mongolia and the change of tune of the West, which embodies the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ious living things".
Keywords: George Gao;Erhu;Capriccio;Music;Aesthetics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随想曲NO.2——蒙风》简介 2
二、《随想曲NO.2——蒙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2
(一)时代性 2
(二)民族性 3
三、以“和实生物”的美学角度思考《蒙风》的创作 4
(一)一度创作下“和实生物”的思考 5
(二)二度创作下“和实生物”的思考 10
(三)三度创作下“和实生物”的思考 10
参 考 文 献 12
致 谢 13
由二胡独奏曲《随想曲NO.2——蒙风》引发的“和实生物”美学思考
前言
随着近代音乐的发展,中国的音乐开始逐步的由传统走向了现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胡开始了新的移植浪潮,并引发了二胡在技巧方面的改革与变化。作曲家们吸收了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演奏家们则吸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在新的创作理念下,“中和之乐”随之而出。多元化的二胡作品以王建民先生的“四部狂想曲”以及高韶青先生的“五部狂想曲”为优秀代表,一经传播便深受听众们的喜爱,同时对二胡演奏者来说也具有很强的挑战与考验。这些新创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技法,充分展示了“和实生物”的美学观。
高韶青先生创作的《随想曲NO.2——蒙风》是其随想曲系列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一首。凸显了现代音乐的特色,以蒙古长调和大河之舞相结合。这样以来,蒙古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独特的音乐节奏均“中和”到了一首作品中,使人耳目一新。这是高韶青先生的一种新思维的音乐创作,其中蕴含了中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随想曲NO.2——蒙风》简介
《随想曲NO.2——蒙风》是由二胡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高韶青先生所创作的一首二胡曲目。高韶青先生是21世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二胡代表之一。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融入了环境音乐、中东音乐、南美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和印度音乐的音乐元素,一直引领着中国二胡走向音乐的国际化。《随想曲NO.2——蒙风》(以下简称《蒙风》)是在2008年时作者为“上海之春”二胡邀请赛决赛而创作。乐曲风格鲜明独特,使人印象深刻。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命题的出现最早来自于《国语•郑语》,由周太史史伯提出。“和”是指不同事物的结合,“同”是指相同事物的结合。这句话的大概含义是指不同事物的相互结合才可促成事物的和谐发展,否则只能走向灭亡。在那时史伯已然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便是和,即多元的统一与对立,其中表现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规律的发展。而“和”的这一概念最早又产生于音乐之和。在《蒙风》这首作品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民族性是它鲜明的表现形式,而又采用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法,“大河之舞”踢踏舞的节奏模式是其突出特征。《蒙风》也成为了新时期“中和之乐”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