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冷漠并且缺乏自信,在调查统计中显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客观上会产生“父亲教育缺失”或者“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这种实际上的单亲


冷漠并且缺乏自信,在调查统计中显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客观上会产生“父亲教育缺失”或者“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这种实际上的单亲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例如缺失父爱的孩子们经常容易表现出胆怯心理,不能像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自信敢于尝试;缺失母爱的孩子则容易表现粗心,不会像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有爱心和细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就会渐渐的淡漠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显示,有五分之二的孩子表示平时只会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主要内容就是问家长“要钱”,很少谈及自己的近况和了解家长的近况。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则表示自己平时会把父母当成“提款机”。由于留守儿童缺少与家长的沟通,所以就缺少亲情的呵护,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就是使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也不知道怎么去享受被爱的感觉,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孩子变得冷漠无情;同时由于孩子缺少父母和朋友的心理支持、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甚至破灭。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不是单单由于一方面的监管缺失而造成的,所以对于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以及家庭监管的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的遗传性联系[6]。儿童的成长是需要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的,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能够使孩子获得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会是孩子感觉有安全感,因为他们面临危险的情境时,如果父母在场的话就能够得到父母的帮助,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迷茫时也能够及时的得到父母的指导。在有烦恼或者不解时有家长的及时抚慰和排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和子女之间的亲情沟通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同样也包括留守儿童的祖辈亲属。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完整的家庭环境,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完全缺失的。与一般家庭的孩子相比较起来,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亲情而出现心理失衡。由于各种心理上的失衡和其他的心理因素,使孩子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久而久之老师和同学也就会忽视这些孩子,使孩子的存在感降低。

对于儿童来说,在学校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是占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大的一部分的。因为儿童的日常交际,除了在家的父母家人,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家里缺少父母的陪伴,如果在学校再由于自己的心理因素而不能与老师和同学正常的交流,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这对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致命的伤害的,对他们以后成为健全的社会成员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乏力,难以关注所有学生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地方,它应该承担起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管理的重大责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管理并没有很到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但是极大部分学校受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往往把目光放在提高升学率上,根本就没有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全面发展[7]。教师受学校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唯分数论的影响,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却忘记了对孩子们的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重视,导致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出现道德素质低下、思想散漫、体质较弱、不服从老师的指挥、自以为是的现象。同时,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不完整家庭环境成长中,在学习、生活和行为等方面及其容易出现以上问题。但是很多学校往往没有注意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只是跟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一些违规犯错行为也只会一味的批评和惩罚,而不是进行深刻的行为分析和心理分析。这样使本来就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加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