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2)

2000年2月,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中,刘梅首次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思想宣传的理


2000年2月,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中,刘梅首次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综合信息科学、教育学等,将大学生、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教育活动[2]。

在网络环境下,紧跟时代步伐,用先进技术,引起大学生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加深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经过互联网平台的双向沟通,是虚拟世界的活动,但是其效果却不容小视。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1.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加强

现代社会,网络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也逐渐受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众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等。

首先,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寻找创新点;其次,对各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方式,进行探讨;三是对当下网络环境下的相关理论,加以整合,并进行系统地研究[3]。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特别是以“红色网站”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十分重要的平台和阵地[4]。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团建网站“青年”,在特色上凸显出亲和服务,对每个学生的发言或留言都认真关注并回复;北京大学建立了“红旗在线”,将互联网上的社区进行推广,增强学生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并以此开展学生的党建工作;上海交大设立品牌网站“焦点”,着力于为党务工作以及网络宣传进行服务,等等。

(二)网络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的转变

首先,网络的发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树立了平等观念。网络是虚拟世界,人们在网络上互动,有很大的自主性、自愿性,具有平等性[5]。大家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想要了解的信息,由此使得网络参与者的意识观念进行转变。最后,树立了开放观念。网络的出现,使网络成为百科全书,并且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使人们都能以更加广阔开放的视野,去交流、表达。

2.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通过网络,已经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知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够吸引人们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便利地查看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资料、相关数据、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可以随时与老师联系、请教,并且通过网络,可以与老师共享资源。

3.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阵地

以往,我们更多地通过课堂教学,通过集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6]。但是,当网络越来越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时,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络这个教育渠道,尝试经过网络,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网络上,学生与教师的身份造成的差异性被逐渐模糊,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更坦诚、便利地交流。教师能够借此融入学生群体中,这样也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还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良现象和因素,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