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8萘二啶类杂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21,8-萘二啶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两个氮原子在1,8-萘二啶环上的距离为 2.307Å,,可以作为良好的配体(单齿
图11,8萘二啶类杂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21,8-萘二啶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两个氮原子在1,8-萘二啶环上的距离为 2.307Å,,可以作为良好的配体(单齿,双齿和螯合配体)。随着科学家逐步的深入研究,1,8-萘二啶及其衍生物的潜在应用渐渐被挖掘出来。 1,8-萘二啶及其衍生物可用作发光材料,生物荧光探针和其他的功能材料。此外,[Ru(bpy)3] 2+在最早在1971被 Gafney和 Adamson报道,[Ru(bpy)3]2+能光催化分解水则是在在 1975 年被 Creutz 和 Suitin 报道。据报道[Ru(bpy)3] 2+吸引了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关注。由于其化学稳定性,电子转移能力和发光能力以及寿命长的特点,它被用于分子离子识别,DNA探针和光催化还原反应,VIIIB金属也是因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富电子结构得到关注[2]。
1.31,8-萘二啶衍生物在核酸方面的研究进展
1,8-萘二啶衍生物可以与碱基通过氨键识别碱基。 在2000年中,Nakatani团队首次合成了图2所示的1,8-萘二啶衍生物,该衍生物可以与单个鸟嘌呤分子(G)形成稳定的三氢键系统。
图21,8-萘二啶衍生物与鸟嘌呤形成的三氢键体系
Nakatani团队在2005年首先合成了图3所示的ND化合物,并通过NMR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氨键与CGG / CGG序列的四个G碱基稳定结合,因此这些结果表明ND可以识别CGG / CGG序列[3]。
图31,8-萘二啶衍生物
1.41,8-萘二啶衍生物及钌(Ⅱ)金属化合物应用于荧光探针方面
1,8-萘二啶有两个氮原子,2,7位也可连接到可以与金属配位的不同基团上,这可以提供更合适的金属-金属协同作用并改善荧光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例如:通过PET机理在1,8-萘二啶中引入吡嗪,对于二价镉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4]。据李占贤团队[5] 报道了一系列1,8-萘二啶的衍生物,它们对水中的Ni2 + / Cu2 +具有高选择性,并且它们也被应用于MCF-7细胞中生物的活体成像。由于明明 [6]团队报道了7位双键和吡啶环相连的萘啶衍生物,萘啶衍生物与氯化铜中的Cu2 +可以用1:2配位比例用以淬灭荧光,氯化锌中的 Zn2+可与萘啶衍生物进行 3:2 的比例配位(在甲醇溶液中),使得荧光发生了改变,从而实现肉眼就可以观察到的Cu2 +和Zn2 +的识别。如图4所示,Mahapatra团队报道[7] 1,8-萘二啶是一种荧光增强型探针,对Hg2 +作为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肉眼就可以看到颜色变化。对于由黄色到紫色(可用于识别Hg2 +),表明D-A-D型传感器对Hg2 +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