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为沙拉新,由于它属于肽类,不能口服且作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此类
最初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为沙拉新,由于它属于肽类,不能口服且作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此类药物还有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该类药物都具有选择性强、受体亲和力高、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的研究显示,厄贝沙坦有较好的降低血压效果,较好的耐受性,较少的不良反应,而且对靶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谭昭[2]、冯慧玲[3]等人的研究显示,厄贝沙坦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少,具有延缓高血压患者肾病的作用,且对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中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采用非水滴定法对厄贝沙坦进行含量测定,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厄贝沙坦片、分散片、胶囊进行含量测定[4]。
贺玲[5]等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氯沙坦钾片的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靠稳定,具有可行性,可以用于测定氯沙坦钾片的溶出度。魏献波[6]等人采用HPLC法测定厄贝沙坦含量,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用于厄贝沙坦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