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询中国药品注册数据库,在搜索结果中发现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方制剂的剂型有胶囊和片剂两种类型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其中片剂所占为大多数。
通过查询中国药品注册数据库,在搜索结果中发现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方制剂的剂型有胶囊和片剂两种类型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的,其中片剂所占为大多数。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剂的规格多为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 mg,格列吡嗪2.5 mg。查询中国药典2015年版,可见没有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的质量标准和测定含量的方法。
1.5 选题依据
查询药典可得,二甲双胍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格列吡嗪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与其他方法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试剂和仪器的成本较低,准确性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有利于药物生产销售中的质量监督。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许有较大可能性用于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
通过搜索文献发现,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量复方制剂中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的含量。测量过程中,按处方比例称取相当于盐酸二甲双胍10 mg的量稀释溶解成100 ml溶液,此浓度下辅料和格列吡嗪在233 nm基本无吸收,不影响盐酸二甲双胍的测定[8]。因此可以在此条件下测量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而文献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格列吡嗪的原因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制剂中的格列吡嗪含量时,盐酸二甲双胍可对其测定产生影响,故不能采用该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格列吡嗪的含量[8]。干扰的原因可能为:
1.5.1 吸收峰重叠
盐酸二甲双胍的最大吸收在233 nm,格列吡嗪NaOH溶液最大吸收在275 nm,两峰不重叠,且盐酸二甲双胍在260 nm以后的紫外吸收很小。不存在此干扰。
1.5.2 溶液条件影响
盐酸二甲双胍水溶液为酸性可直接测定,但是格列吡嗪需要在NaOH中溶解。PH值不同可能影响药物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吸收。
1.5.3 浓度不同
由上文可知片剂的普遍规格中二甲双胍的含量为250 mg,格列吡嗪为2.5 mg一起溶解制成溶液,浓度差值太大,使高浓度的二甲双胍影响格列吡嗪的紫外吸收。
分析可知后两种原因可能性更大,但是可以通过操作避免干扰。首先溶液条件不同可以改用甲醇溶解或者加入缓冲溶液调解PH值;其次浓度不同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的极性和紫外吸收相差较大,二甲双胍紫外吸收较小而格列吡嗪较大[9],这吸收的差异减小了浓度差造成的影响。最后,还可以使用计算分光光度法来测量。 在待测组分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的情况下,无法直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如果将其与各种计算方法相结合便可以极大地扩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如双波长法、褶合曲线法、小波变换法等[10]。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无需分离样品中的多种组分便可直接测定,不受共存组分的干扰,不需要繁锁冗长的前处理,光谱的分辨率高且测量精密度也高。比如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的复方片剂可以用最大吸光度法和曲线下面积法来测定含量[11]。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同属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可以借鉴格列美脲的含量测定方法来测定格列吡嗪的含量。
1.6 本课题实验思路
复方制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通过观察扫描两者的对照品溶液所得的紫外吸收光谱,可知该复方制剂可以采用等吸收波长消去法-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根据两个组分的吸收图谱分别找出相应的测定波长、参比波长,并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照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下,获得组分不同浓度相对应的吸光度A,计算吸光度A与浓度C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并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可用于求出复方制剂中两组分的含量,作为含量测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