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产地对提取物浓度的影响 其常常生长于湿润及土壤肥沃的地代;故中国地处于北温带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广泛生长结果的情况;根据刘菁等人在2009年
1.1.1 产地对提取物浓度的影响
其常常生长于湿润及土壤肥沃的地代;故中国地处于北温带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广泛生长结果的情况;根据刘菁等人在2009年所发表的文章来看,路路通酸为该药材中主要的作用成分且含量因地制宜,各个产地的路路通中主要成分含量各不相同,该文献中主要描述了对于野生枫香枫实(也就是路路通中药材)中的目标成分的检测与提炼,所用方法为野生枫香枫实样品在经过100%浓度的乙醇浸提然后超声提取后,采用 HPLC-ELSD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于不同产地的野生枫香枫实中主要功效性物质路路通酸的含量,进样流速为1.0 min-1,漂移管温度设定为45℃,柱温30℃,以甲醇 -0.7%醋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载气为N2 ,流速3.5 min-1。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得到了野生枫香枫实所提取出来的目标化合物在0.058~0.580g·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7),RSD为1.2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最后可以得出结论来自于中国大陆上所生长的野生枫香枫实中主要功效性物质路路通酸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来自于湖北各地的野生枫香枫实中含有较高的路路通酸,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为一系列的实验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1.1.2 功能主治(中医)
利水除湿,祛风通络是传统中医学中对于路路通药材的功效的最直观概述,但其主要功效还是体现在内服上,其还可以治疗肢体痹痛,胃痛,水肿,湿疹等等问题;【2】在《现代实用中药》一书中也提到了路路通药材的外用功效,这就可以间接证明路路通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有抗菌抗氧化的性质的。
1.1.3 现代医学研究
在潘清芝的《路路通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可见,路路通注射液,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调控NO的合成 ,从而抑制血小板黏附到胶原和血管内皮层, 使得血小板释放的5 -HT减少, 血小板内CAMP的增加,使特异性血栓形成的时间和血栓形成的时间明显延长,增强自身纤溶的能力,并可以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延长 ,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同时路路通的注射液也能有效的抑制血红细胞的富集, 导致红细胞形变能力增加,从而将其携氧能力大大加强 ,这样可以使得血管的通透性降低 ,从而降低血黏稠度 ,使得血液流动更通畅 ,改善加强了整体微循环【3】。
这些数据的证明也可见于巨丹的《路路通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路路通注射液可以显著地降低血液的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还有红细胞的比容,从而使得心肌的耗氧量下降。一些受试患者在使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一定的周期以后可见其血液多项指标得到了良好的提高【4】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路路通功效性成分在内用的时候是有着益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良好效果的。
另外,在刘婷所发表的论文《桦木桐酸的抗炎镇痛作用》一文中,也详细的说到了路路通中有效成分路路通酸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在分别观察了桦木桐酸(路路通酸)对实验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以及冰醋酸致实验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桦木桐酸(路路通酸)10mg 、20mg两个剂量可以导致实验小鼠的足跖肿胀,10mg浓度时对醋酸(H+)所致小鼠的腹腔血管通透性亢进实验显示出其是有抑制作用并对冰醋酸引起的实验小鼠疼痛有着消炎镇痛的作用【5】,就实验中的桦木桐酸(路路通酸)而言,如果提高单次剂量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还有待科研界进一步的研究;路路通的抗炎活性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说的确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其实验提取的是路路通中整体的有效成分而不是单一的桦木桐酸(路路通酸),所以我们推测路路通药材中可能还含有有其他的抗炎镇痛成分,有关于路路通酸药材中的抗炎阵痛有效成分,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研究才可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