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适宜的碳氮比:工业废水在我国的污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总氮和溶解性总糖的含量都相对较高。 (4)酸碱度正常:污泥在厌氧生化处理的过程中,
(3) 适宜的碳氮比:工业废水在我国的污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总氮和溶解性总糖的含量都相对较高。
(4) 酸碱度正常:污泥在厌氧生化处理的过程中,酸碱度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参数。当PH在6.6~7.8的时候,适宜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我国污水的总碱度大概为16~26mg/L,PH值在6.5~7.0之间。
(5) 含有大量病原体:污泥中含有很多的致病菌,寄生虫卵等,特别是其中的蛔虫卵活性非常高,而且会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6) 重金属含量超标:由于工业污水在总的废水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常常导致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例如铅、铬、铜、锌等。
1.2 污泥减量技术概述
20世纪90年代至今,诸多研究致力于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目的不仅仅在于体积减量,更要下降干固体产生量)。
这些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机械、热学及微生物等手段,促进污泥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和细胞的分解,实现如下目标:
(1)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通过改进工艺,直接降低污泥的产生量;
(2) 降低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污泥量,同时改善污泥厌氧消化的产沼性能或污泥脱水过程中的脱水性能;
(3)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在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外碳源改善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反硝化和除磷过程。
1.2.1 添加酶制剂的酶水解技术
由于水解酶在接近50℃时的活性最强,对污泥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因此,酶处理多应用于中温厌氧消化中。水解酶能促进水解的速率,这也是厌氧处理过程的控速阶段。
通过多种工业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糖苷酶和蛋白酶对污泥进行酶+厌氧消化处理,目的不仅是提高污泥的减量率,同时也提高沼气的产生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反应器中加入酶以后,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减少了,改善了污泥的过滤性能,产生的沼气量也增加了。从而使污泥的总体积和脱水环节所用的药剂量减少。虽然蛋白酶有助于污泥的减量和提高其沉降性能,但在污泥的溶解中,糖苷酶比蛋白酶和脂肪酶更为有效。
一些阳离子络合剂有助于分离污泥絮体中的Ca2+、Mg2+、Fe3+等阳离子,使污泥解体,从而提高了产甲烷化过程中的酶活性。
酶制剂投加系统的安装费用即为酶水解技术的总投资费用,但是酶制剂的成本更为重要,限制了该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