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滴涂 用移液枪滴涂200微升滴涂液滴于样片表面,待样片表面完全干燥后,烧制,程序入下,1℃每分钟升到200℃,保温30min,1℃每分钟升到400℃,保温
2.2.6 滴涂
用移液枪滴涂200微升滴涂液滴于样片表面,待样片表面完全干燥后,烧制,程序入下,1℃每分钟升到200℃,保温30min,1℃每分钟升到400℃,保温30min,2℃每分钟升到600℃,保温1h。
如此反复4次。
然后在滴涂了4次STFN-GDC的样片表面开始滴涂1Co-GDC滴涂液,整个过程与上个步骤一致,也要反复滴涂与烧制4次。
滴涂STFN-GDC后样片如图2.3所示:
图2.3 滴涂STFN-GDC后的样片
滴涂1Co-GDC后样片如图2.4所示:
图2.4 滴涂1Co-GDC后的样片
2.2.7 对称电池的制备
用电子天平称量2g(STF:GDC=1:1)与(STFN:GDC=1:1)的粉体与3g的胶,倒入研钵中研磨均匀,用三辊机充分混合,得到黑色浓稠浆料,将制得的浆料用瓶子收集好。
三辊机外观如图2.5所示:
图2.5 三辊机外观
丝网印刷法是将粉体与有机粘结剂混合制成浆料,然后利用刮板使浆料透过丝网刷涂在基体上形成薄膜。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
本实验在制备对称电池时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制好的三种浆料分别印在GDC|YSZ|GDC电解质片(如图2.3)上(其中YSZ厚度~200μm;GDC为隔离层,~10μm),每面重复印刷三次,在电热板上烘干,置于电阻炉中煅烧,程序为:2℃/min升温至300 ℃,保温1h,经1h升温至400 ℃,保温2h,经100min升温至600℃,保温2h,2℃/min升温至1175℃,保温2h,3℃/min降温至600℃,自然冷却至室温。在300℃,400℃保温的目的是除去电极中的有机物,在600℃保温的目的是完全氧化有机物低温裂解生成的碳。图2.6为煅烧好的对称电池。
在烧好的对称电池上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印银网,然后把银丝缠成两股,用银浆把银丝固定在电极表面,先用电热板加热使银浆凝固,再放入电阻炉中在600℃下煅烧1h。取出备用。
对称电池的外观如图2.6所示:
图2.6 从左至右依次为电解质片、印了两层浆料的半电池、印了银网的对称电池
2.2.8 电导率测试
对于具有中、高电导率的陶瓷材料,为消除电极非欧姆接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采用直流四端电极法测量样品的电导率。四端电极法是材料电导率的一种测量方法,通常在试样上排布四个电极,内侧的两个电极用于测量电压,外侧的两个电极则用于测量电流。
四端电极法测电导率示意图如图2.7所示:
图2.7 四端电极法测电导率示意图
分别称取900℃下STF、STFN以及按照1:1混合的STF-GDC、STFN-GDC各约2.5g,用研钵研磨后放入压条的不锈钢磨具中,然后用手动式粉末压片机压条,在200MPa单向压力下保持1min,得到条状样品,取出后放在氧化铝板上煅烧,程序3℃/min升到1400℃,保温5h,3℃/min降温至500℃,然后自然冷却。对于烧好的样条,稍微打磨,然后在其外侧和内侧各缠两个银丝,并用银浆固定,注意两个银丝的银浆不要相互接触,在样条两段端端面上抹一层银浆,使银浆与外侧银丝相连。用电热板加热150℃,使银浆凝固,然后放入加热炉内加热至600℃保温1h,目的是将银浆烧成电极,并且固定银丝。
压好的条状样品如图2.8所示:
图2.8 压好的条状样品
固定好银丝的样品条如图2.9所示:
图2.9 固定好银丝的样品条
样条烧结完毕后,与测试棒连接,然后置于管式炉中,设定程序升温,升温升到200℃时,保温5min,记录下此时的电压与电流;然后继续升温,每隔50℃测一次,一直测到850℃。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X射线衍射(XRD)
XRD 即X-ray diffraction 的缩写,X射线衍射,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