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中后期绿叶数与冠层温度之关系研究(2)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本次田间试验在周口师范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试验田进行,每个材料重复3次,种植区域随机排列。于2015年10月1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本次田间试验在周口师范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试验田进行,每个材料重复3次,种植区域随机排列。于2015年10月16日组织人员进行分行点种,每个种植小区行距约0.25米,株距约0.03米[6]。冬小麦播种期底肥,磷酸二氢钾30 kg/hm2,N肥150kg/hm2,磷酸二氢氨225 kg/hm2,冬前进行一次浇灌,开春时灌返青,拔节水各一次[7]。其他的按正常大田的灌溉时间进行处理。共种植40多个冬小麦材料,本次试验选择具有冷暖温型特征的6 个冬小麦材料作为观测对象。

1.2.2冠层温度的测定

于4月13日起,在周口师范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试验田的小麦种植田区观测冬小麦的抽穗期冠层温度。观察与测定的时间从4月中上旬开始,一直到5月中下旬结束。观测冬小麦冠层温度一般在每天13:00—15:00之间进行[8],此时段各冬小麦品种冠层温度对比差别较明显。本实验中运用BT20型红外测温仪(视场角为3°,光谱通带为8~14μm波段,辐射系数为0.95)进行测定,并且为避免较大的误差按对称法进行。在观察与测定温度时BT20型红外测温仪的探棒感应头距离小麦植株和叶片20cm处测温,往返测,得到三组数据取平均值为当日观测值,并且输入电脑记录。测定时选择冬小麦同一品种同一区域长势均匀的植株,最大程度的避免裸地,保证冬小麦冠层温度测量的精确度。

1.2.3 绿叶数的观测

在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种植田区观测冬小麦冠层温度时,同步记录冬小麦的绿叶数。在实验室种植田的每个种植分区内选取5株长势一致的冬小麦单株,并进行挂牌标记。在每天的傍晚17:00左右观察冬小麦单株绿叶数,计算出平均值即该冬小麦品种当天的绿叶数,并且如果所观察到的一片叶子上绿色部分之和大于或等于30% ,便记做一片绿叶[9];如果所观察到的一片叶子上绿色部分之和低于30%,便记做0,每2-3天进行一次观察与测定,而且绿色部分仅仅要求肉眼能够看到绿色,不管绿色的深浅程度如何。如果观察之时绿色部分等于30%,则在记载表相应空格记载当天日期(如“516”);如果绿色部分低于30%,记载“516已”;如果绿色部分高于30%,不记载[10]。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绘冬小麦不同品种中后期绿叶数的比较图。

1.2.4 数据分析

分别计算所测6个品种的冠层温度同对照周麦22(河南周口小麦品种“周麦22”创下过我们国内千亩示范方所实收的最高亩产记录,并且根据前期相应试验数据分析)的温度差。本文对这6 个品种进行分析,这6 个品种分别是京411、漯麦9号、小偃81、周黑麦1号、洛麦22、百农160,试验数据的记录、分析、绘图等运用分析软件EXCEL和SPSS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