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马当路商业办公建筑设计(2)

3.2设计依据 (1)根据场地用地概况,结合任务书要求进行设计。 (2)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红线。 (3)应充分考虑商业休闲+办公的主要功能。 4 方案设


3.2设计依据

(1)根据场地用地概况,结合任务书要求进行设计。

(2)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红线。

(3)应充分考虑商业休闲+办公的主要功能。

4 方案设计构思

4.1设计理念

首先要解决的是商业办公的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其次考虑到地块位置,需要思考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衔接,本项目正是处于南面新造的现代试住宅、商业建筑及北面、东面老旧居民住宅的新旧建筑衔接位置。首先建筑的风格不能太过于现代化,可以是兼具周边建筑的一些立面特色,需要营造出一种沉稳、现代的立面效果,通过铝板与玻璃幕墙之间的衔接来丰富立面形象。

4.2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考虑了建筑内部的人流组织,包括商业、办公、以及货物的通道流线以及垂直的竖向交通。同时在建筑外部也有一套相应的道路体系,货物的车行流线及消防通道,大量商业车辆的停放,一层商业外部的人行步道。可以说不只是在基本的功能上满足,也是在心理学上考虑了人流在行走这一简单过程中的一种享受,从而将适宜道路及空间尺度给推敲出来。

4.3空间的设计及引导

在总平面的关系上,可以呼应动南面的商业建筑,在马当路、建国东路路口,设计相应的广场空间,这样可以在路口形成一个较为开阔的视角,并且在进入建筑的同时留出一个较为公共的休闲活动空间。另外场地西面为小学,道路为双向单车道,人流量较大,因此在地块的西面主要的出入口是不适合设置的。所以将主入口安排在地块的东南角上,并且在东南面于建筑围合,形成商业走道,从而吸引大量人流。那么车行流线安排在建筑的背面,减少对商业的影响。

入口对于建筑来设计说是需要重点思考的,因为它是人对于建筑最先、最直观的感受。对于本项目,将主要的商业入口设置在路口,并且以弧线形式与场地相互衔接,对于消费者来说,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开放、具有吸引力的感受。另外,办公入口以及货物入口均有退入式设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