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 要11 Abstract12 1建筑设计14 1.1 设计依据14 1.2 设计要求16 1.3 建筑设计16 1.3.1 平面设计16 1.3.2 柱网布置18 1.3.3 立面造型设计19 1.3.4 剖面设计20 1.3.5 交通
目录
摘 要 11
Abstract 12
1建筑设计 14
1.1 设计依据 14
1.2 设计要求 16
1.3 建筑设计 16
1.3.1 平面设计 16
1.3.2 柱网布置 18
1.3.3 立面造型设计 19
1.3.4 剖面设计 20
1.3.5 交通组织及防火疏散设计 20
1.3.6 采光通风 21
1.3.7 屋面排水系统 21
2结构方案设计 22
2.1 设计依据 22
2.2 设计要求 23
2.3 结构方案 24
2.3.1结构选型 24
2.3.2 结构布置 25
2.3.3 基础形式 25
2.4 主要材料 25
2.4.1混凝土强度等级 25
2.4.2 钢材 26
2.4.3 钢筋接头形式 26
2.4.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6
2.4.5 围护结构及隔墙 27
2.5 梁、板、柱截面选择 27
3荷载计算 31
3.1恒荷载计算 31
3.1.1 永久荷载计算 31
3.1.2 可变荷载统计 34
4楼板计算 35
4.1楼板平面布置 35
4.2材料选择及跨中最大弯矩 37
4.3求跨内最大弯矩 37
5楼梯计算 41
5.1梯段板计算 41
5.2休息平台板计算 42
5.3梯段梁设计 43
6基础设计 46
6.1基础信息 46
6.2选择基础类型 47
6.3基础计算 47
7.代表性框架设计 50
7.1框架选取 50
7.2荷载计算 50
7.3内力统计表 54
7.3内力组合 57
7.4框架梁截面设计 60
7.4.1正截面设计 60
7.4.2斜截面设计 62
7.5框架柱截面设计 64
8.整体结构的设计 70
8.1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70
8.2周期,振型与地震作用 70
8.3结构位移 70
第1章 设计依据 - 73 -
第2章 设计参数 - 74 -
2.1 结构总体信息 - 74 -
2.2 计算控制信息 - 74 -
2.3 风荷载信息 - 75 -
2.4 地震信息 - 76 -
2.5 设计信息 - 78 -
2.6 活荷载信息 - 79 -
2.7 构件设计信息 - 79 -
2.8 材料信息 - 80 -
2.9 钢筋强度 - 81 -
2.10 荷载组合 - 81 -
第3章 结构基本信息 - 82 -
3.1 楼层属性 - 82 -
3.2 塔属性 - 82 -
3.3 构件统计 - 83 -
3.4 楼层质量 - 84 -
3.5 楼层尺寸、单位质量 - 86 -
3.6 荷载组合表 - 86 -
第4章 周期、振型 - 88 -
4.1 振型基本计算结果 - 88 -
4.2 振型阻尼比 - 89 -
4.3 X、Y向地震单振型楼层反应力 - 90 -
4.3.1 仅考虑 X 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采用非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模型计算结果) - 90 -
4.3.2 仅考虑 Y 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采用非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模型计算结果) - 91 -
4.4 X、Y向地震单振型楼层剪力 - 93 -
4.5 X、Y向地震CQC组合后结果 - 93 -
第5章 楼层风荷载、地震作用统计结果 - 95 -
5.1 风荷载信息 - 95 -
5.2 风荷载下框架剪力统计 - 96 -
5.3 风荷载下框架倾覆弯矩统计(抗规方式) - 97 -
5.4 风荷载外力、层剪力、倾覆弯矩统计 - 97 -
5.5 规定水平力 - 98 -
5.6 规定水平力下倾覆弯矩统计(抗规方式) - 98 -
5.7 规定水平力下倾覆弯矩统计(轴力方式) - 100 -
5.8 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统计 - 101 -
5.9 地震外力、层剪力、倾覆弯矩统计 - 103 -
第6章 整体指标统计 - 105 -
6.1 周期比 - 105 -
6.2 层刚度统计(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 - 105 -
6.3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 107 -
6.4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 107 -
6.5 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 - 108 -
6.6 剪重比调整系数 - 109 -
6.7 位移角和位移比 - 109 -
6.8 风振舒适度验算 -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