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将军,战死于沙场,头颅亦被敌军砍下,而他所骑的战马,奋力将他的残躯驼离战场,途经此地,将军的尸体落于马下,而这匹战马也体力透支倒
古时有个将军,战死于沙场,头颅亦被敌军砍下,而他所骑的战马,奋力将他的残躯驼离战场,途经此地,将军的尸体落于马下,而这匹战马也体力透支倒地而亡。为表纪念,加之此处地势略高,其村庄遂以“马岗”命名。据了解“村里有人曾考证过这个传说,“确定”了战马行经的路线及尸体坠马的地点。”[2]不过,其真实性有待商榷。
至于马岗村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姓氏存在,经调查,得到一个初步的解释:马岗村邸姓家族,大约三四百年前从现永城市芒山镇所辖邸庄迁来,此后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初具规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有他姓人家逃荒至此,被此处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吸引,定居下来。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这一地区的治安较差,地痞流氓等的活动猖獗,马岗村邸姓家族枝繁叶茂尚可立足,而周围一些外姓人家及小村庄则疲于应付,为寻求庇护纷纷迁入。
进入21世纪,村子经历了一场巨变:马岗村正处市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截至2010年马岗村居民大部已集中迁往安置点“民生花苑”社区。马岗村旧址被划入永城市“日月湖”工程区,已不复存在。不过,马岗村居民的生活还在继续,传统的民俗活动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未有中断,如美国学者托马斯·哈定所言“当一种文化受到外力作用而不得不有所改变时,这种变化也只会达到不改变其基本结构和特征的程度与效果。”[3]
马岗村旧址与民生花苑新貌
二、马岗村春节习俗的基本流程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流程
每年自腊八节起,马岗村民就已经开始农历新年的准备工作,而新年到来之际的各种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来年的正月十六,甚至于整个正月。
马岗村的腊八节,要吃腊八粥,其味道咸甜均可,用料为家中现有的各类谷物、时蔬及干货。腊八这天本地集市也热闹非凡,从这天起,村民开始采办所需的各种年货,各家各户上坟祭祖等事宜也自此始,但多自由进行,并无庄重仪式。
腊月二十三,即小年,是祭灶的日子,村里的年味开始变得浓重,这天村民家里多会吃上年节第一顿饺子,自此之后便进入年节的最后阶段。到年三十之前,蒸馒头、扫房子、割年肉、剁肉馅,炸丸子、办年货、备糕点这一系列准备工作都将有条不紊的完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村子里这些准备工作并没有一个既定的顺序,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根据天气的好坏及自家的忙闲自由安排,也就是说,习俗的内容固定而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却很大。
年三十这天,上午是贴春联、包饺子时间,村民家中年节第一挂鞭炮是在这天中午随着饺子下锅而点燃。除夕夜,村民有吃年夜饭的传统,但因吃饺子的时间定在了中午,所以年夜饭里是没有饺子的。年夜饭过后,村民会将年初一早上的饺子提前包好,而后“守岁”到下半夜,睡觉之前还要在大门外横上拦门棍,寓意将妖魔鬼怪拦于门外,再放上一小挂关门炮。更讲究的人家会在门把手上涂点蒜汁 ,寓意这一年要节俭——“算(蒜)着过”。
大年初一,是最隆重的一天,村民会起个大早,点燃新年最大一挂鞭炮,图个好兆头,下一锅素馅儿水饺,寓意一年清淡而不是昏(荤)沉。堂屋里,点上蜡烛,茶几上摆上花生、糖果、瓜子等零食。饭毕,村里的年轻后生携家带口到长辈家中拜年,小孩子向长辈拜年会行“叩头”大礼,长辈们多会说一句“年跑远了”并发给压岁钱。这一天里,村民一言一行都求吉利,家里用过的废品废水,地上的碎屑垃圾也不允许当天倒掉,村民相信这些都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