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小人物”群像研究(2)

一、“小人物”群像的产生背景 (一)周星驰电影诞生的时代背景 通俗的讲,香港电影与香港经济密不可分,香港影坛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由此可见


一、“小人物”群像的产生背景

(一)周星驰电影诞生的时代背景

通俗的讲,香港电影与香港经济密不可分,香港影坛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由此可见香港电影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八十年代可以称得上是香港电影的光辉岁月,一大批精英导演的出现还有台湾的支持投资为香港影坛的一潭死水注入了澎湃的活力,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许鞍华的社会关注、关锦鹏的人文情怀以及王家卫的迷失追寻等成为吸引一众关注的重大亮点,还有成龙、洪金宝的武打功夫片引领了电影发展方向的潮流。“在香港,电影被多数创作者和观众视为即食即用的商品,香港电影这种商业性的内在属性,便导致了其主流电影多为类型化的商业创作。”[2]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经济下滑和经历“九七回归”事件后,香港民众陷入迷茫,“亚洲四小龙”的盛况似乎已经风光不再,就连影坛也低靡不振。经济对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遭受重创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只享受视觉上的盛宴,即使视觉冲击力仍有余威,但大众更加倾向于寻求精神上的契合与安慰。周星驰的“小人物”现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且一炮而红。与王家卫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疏离不同,周星驰更擅长运用自身的狂欢化喜剧色彩为普罗大众建造出一个异世界,一个观众在彷徨时更愿意接受的桃花源。通过镜头下的一个个“小人物”或撒泼打滚或嬉笑怒骂的表演,构建了“小人物”造梦,追梦直到圆梦的童话世界。

(二)周星驰的个人经历

周星驰电影之所以能在广泛的影坛留下立足之地与他独特的风格以及塑造的“小人物”形象关系重大。而周氏电影的独特风格和“小人物”形象其实际都是来源于周星驰的个人经历及个人感悟。周星驰出生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从小的时候周星驰就已经对表演流露出非凡的兴趣,在单亲母亲的支持下周星驰踏上了自己寻梦的道路。当演员并不简单,周星驰的演员路走的异常坎坷,与他同时期出道的梁朝伟早已红了半边天,周星驰却仍在跑龙套。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与挫折之后,原本是一路从小角色做起的周星驰演绎过无数的配角,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今天的星爷,也因此周星驰塑造的底层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受他的经历所影响。每一部电影都深刻的烙印着周氏喜剧中的小人物精神,《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就是复刻了周星驰影子的一个角色,还有《少林足球》、《功夫》等电影里的“小人物”形象,除了涵盖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外更多依据的是他对人生的思考和个人经历的延续。

二、“小人物”形象的分类

(一)男主角的分类

1.消解之后的“小人物”形象

“小人物”在周星驰电影的所有角色里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有一类定义并不完全属于“小人物”的类型,虽然他们并不全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却有着摆脱不了的小市民特色。例如《唐伯虎点秋香》里身为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甘愿自降身份到华府做一个人人看不起的下人,按照常理来说唐伯虎是文化素养很高,家庭背景雄厚的一方才子,但他的行为举动和好色猥琐又极具“小人物”特点,将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形象彻底粉碎。《逃学威龙》里功夫了得的警察周星星在严格意义上也并不是生活艰辛的人,更像是一个喜欢打架生事的公子哥,他在潜入学校当卧底的时候会像普通学生一样为作业而苦恼,考试的时候想尽办法作弊,这些举动都是在现实里稀松平常的事情,倒也带了些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意味。

2.东山再起的“小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