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明星过度包装的原因及其治理(2)

(二)作家群体开始寻求明星化包装 近些年来,文体界人士向娱乐圈发展的不在少数。明星一词的定义,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界,在文学界和体育界,也


(二)作家群体开始寻求明星化包装

近些年来,文体界人士向娱乐圈发展的不在少数。明星一词的定义,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界,在文学界和体育界,也存在明星。文学界早前有郭敬明、韩寒等标杆性人物,现今也有张皓宸等青年作家,他们与一般所了解的作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作品上,表现为具有更深厚的个人色彩;体现在受众上,表现为拥有数量更多、更疯狂的粉丝群。而一些文学作品一旦被关注,就开始过度包装,给文学作品贴上商业化的标签。

例如,凡作家出新书之前必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造势。首先开新书签售会,由出版社召集媒体为新书做宣传,除了主流媒体之外,也有出版社与手机APP客户端合作,在APP打开时出现的几秒钟广告时间也会涉及新书介绍。这种大面积的宣传造势使得作家的新书发行之初就得到广泛的认知度。其次,邀请有名气的作家为新书做序,或是在封面、尾页等显著的位置写上名家的推荐。比如,有着“北大最帅双胞胎”头衔的苑子文、苑子豪两兄弟出书《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他们倾向于邀请同为青年作家的刘同、卢思浩,为新书写出寄语。除此之外,两兄弟在微博上与粉丝每天进行互动,并时常晒出自拍,包装出完美的“兄弟情”人设。

(三)明星化包装渗入体坛

   2002年,国家统计局将体育规划入文化娱乐产业,无疑,这一举动进一步促进了体育业与大众娱乐业、影视传播业等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运动员在政治形象淡化的同时,其商业价值却在不断提升,遂逐渐诞生“体育明星”这个概念。

运动员作为明星,体坛明星进军娱乐圈的也不在少数,尤其在巴西奥运会之后,涌现出一大批“网红运动员”,在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常常能见到张继科、孙杨、傅园慧、张国伟等具有个人特色的运动员的身影。“体育明星”本身并不是专业演员或专业歌手,对于娱乐圈规则并不了解,所以更加需要有背后团队进行策划、包装。据悉,孙杨签约了一家传媒集团,并成为了该集团的一名艺人,虽然该集团总经理曾对媒体表示:“公司给孙杨的定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人,仍将侧重于他的体育事业。” 但在里约奥运会之后,我们经常在各大综艺节目中看到孙杨的身影,这也不足为奇。

孙杨、张继科之类的体育明星所带来的“全民崇拜”的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娱乐圈的包装相比,它也更能带动运动员所属项目领域的宣传效果,让大众对于体育项目产生自发性的、深入的了解。同时,运动员的“明星效应”也满足了观众对于体坛

偶像赛场之外生活状态的好奇心。

本篇论文不仅将视野局限在娱乐明星包装,而且将视角触向文体圈,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对比出近些年来对于明星包装现象分析的侧重点。通过在知网进行数据查询,以2016年为例,有关明星包装的论文共有41篇,而有关体育明星包装的论文共有2篇,有关作家明星包装的论文有1篇。由此可推测出,近些年来研究明星包装现象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娱乐明星上,而研究文体圈明星包装的论文为数甚少。因此,对于文体圈包装现象的分析也是本文一个创新点。

(二) 目前国内明星被过度包装的成因

(一)成功的人设包装具有“符号”价值

   一些导演在筹备一部影片的一些导演在筹备一部影片的拍摄前期,在挑选演员时除了注重演员的自身条件,比如身材、相貌、表演实力以外,也看重演员是否与角色气质相匹配,一旦在影视剧中出现了具有某类特征的角色时,导演会第一时间想到符合该特征的明星,即使该明星在演技上稍有欠缺,观众也能在看到明星的第一眼就自动带入该明星本人的标签,明星身上的标签就是其作为“符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