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2)

一、舆论消费概述 舆论消费的研究首先要清楚“舆论”是了解网络热点事件中舆论消费的逻辑起点。在对舆论的理解基础上进而探索“舆论消费”的基本


一、舆论消费概述

舆论消费的研究首先要清楚“舆论”是了解网络热点事件中舆论消费的逻辑起点。在对舆论的理解基础上进而探索“舆论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形成及发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个事件可以迅速引发网民的围观、舆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外界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舆论消费。

(一)舆论消费的界定

舆论作为影响生活的重要力量,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一般舆论被认为是大众观点的表达,反映了公众的意志。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对舆论的解释:“舆论是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要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以及相关事态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逐渐进入消费社会,舆论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趋势即消费性趋势,舆论消费现象不断出现。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现一批新的话题人物,如蛇精男、穆雅斓等网红。这批话题人物不是以成就突出或社会意义重大引起关注,而是作为消费文化的符号代码来满足公众的娱乐需要和消费快感;二是媒介有意识地针对新闻事件设置乃至人为制造各种话题引发受众讨论,目的是要诱导受众发表意见,进行舆论消费;三是民意调查充斥媒体,社会越来越依赖民意调查,同时民意调查的结果在很多方面诱导着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产生了新的民主危险。

在当今社会,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消费所异化,对舆论的消费性趋势,需要加以充分的正视和思考伴随热点事件的发生,各类舆论消费现象不断加剧。通常情况下,舆论主要是指热点事件发生后,获得了网络舆论,即网民、媒体、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属、商家等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文所认为舆论消费就是指个人或者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爆发后,利用事件本身的争议点进行引导网民舆论或者不断设置新的话题引发网民的兴趣或争论而达到自我目的的实现。将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异化为消费符号进行消费,通常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加料爆料”、“段子传播”、“造谣传谣”、“媒体本末倒置报道”、“借势营销”等信息手段的出现加剧了舆论消费现象。

(二)舆论消费的特征

传统媒体时代,媒介设置的话题一般是从新闻中提炼出来或引发具有普遍现实意义或者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使受众可以参与话题讨论。而新媒体时代媒介设置的话题更大程度上是希望产生甚至诱导产生不同的观点,有意识地将意见分为对立两方。舆论本来是为了反映民意,而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论,不再注重问题的解决,更加突出的是对舆论的消费。

媒体争相报道某一具有话题性的事件,并加入具有引导性标题或词语使事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短时间内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这其实是对舆论的第一次消费。之后会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或个人引出新的话题,例如“爆料”,将热点事件的舆论引上另一个高潮,这就实现了舆论的第二次消费。新的话题通常会伴随着两方不同的舆论态度,人们为了追求事件的真实面目,会经过“人肉搜索”、“扒皮”等形式,还原事件。在舆论激烈讨论的过程中会滋生恶意炒作、营销等行为,对舆论进行不同方式的消费。当事件尘埃落定之后,人们对事件的关心程度也会逐渐减弱,最终导致这一热点事件舆论消费的结束。

二、网络热点事件中舆论消费现象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外界的推动,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对舆论进行的消费也有着各方面的推动因素。现如今的网络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平台,而且逐渐发展成为舆论消费的重要场所。网络媒体不同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更加突出的是对资讯的消费,所以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更加突出。